地藏王菩萨本愿经
《地藏菩萨本愿经》是汉传佛教中一部重要经典,其核心内容以地藏菩萨的宏大誓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为主线,融合了孝道与因果观,对中国佛教信仰及民间习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经典概况
这部经典别名为《地藏本愿经》、《地藏本行经》等,卷数存在二卷或三卷的不同版本。关于译者的争议,传统上题记为唐代实叉难陀所译,但在一些早期目录如《开元释教录》中并未记载。部分学者推测其为宋元时期中国本土增补的经典。
该经典记述了释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宫为母说法,并委托地藏菩萨在弥勒成佛前度化众生的过程。核心内容通过地藏菩萨的因地修行事迹,如婆罗门女救母、光目女救母的故事,强调了其悲愿和地狱境相、. 忏悔消业之法及布施功德等。
二、核心思想与宗教意义
《地藏菩萨本愿经》以地藏菩萨救母故事为典范,将孝亲扩展为普度众生的大慈悲。它提倡为亡者诵经超拔、为生者祈福消灾,成为民间超度法会中常用的经典之一。该经典强调了因果观和修行指引,提倡“业力自招、因果不虚”,通过列举善恶业报的实例来引导信众止恶行善。地藏菩萨被奉为“幽冥教主”,承担释迦灭后至弥勒降生前教化众生的重任。
三、版本与流传
现存的《地藏菩萨本愿经》以唐代实叉难陀译本为通行本。从西夏文残卷及宋代《地藏菩萨像灵验记》的引用来看,其成书时间可能不晚于北宋。现代流通版本多附注音、仪轨,以便信众持诵。修持方式强调至诚诵读,可跪诵、坐诵或站诵,一次诵完全经以求最佳效果。
四、学术争议与历史影响
关于《地藏菩萨本愿经》的成立年代存在争议。日本学者松三郎认为其形成于元末明初,而真锅广济则主张其成书于10-11世纪。该经典成为汉传佛教净土信仰的重要依据,尤其在盂兰盆节、清明等祭祖活动中广泛使用。注疏相对较少,清代《地藏菩萨本愿经科注》是研究该经典的重要文献。
经文结构方面,开经偈赞佛法殊胜,发愿解真实义;忉利天宫神通品描述了佛陀放光集众,文殊菩萨向地藏菩萨询问度生因缘;分身集会品则展示了地藏菩萨分身救度,释迦付嘱末世众生的场景。这部经典以其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佛教信仰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