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谁》大结局符合预期吗
在电视剧界,一部原本备受期待的作品,其结局却引发了广泛的争议。这部剧,在开播之初,曾在豆瓣获得了高达8.2分的高分评价,结局的呈现却使分数急剧下滑至6.7分,成为了一个典型的“高开低走”的案例分析^[1][5]^。对于广大观众而言,他们对这部剧的期待被结局所伤害,这种失望情绪在社交平台上迅速蔓延,引发了大量对编剧和导演的批评^[1][3]^。
对于剧情结构的问题,观众的不满情绪尤为强烈。剧中的悬疑主线明显失焦。那些前期铺垫的重要案件,如“碎尸案”,并未得到完整的收尾,仅仅通过简单的字幕交代结果,这种处理方式被观众批评为“虎头蛇尾”^[8]^。特别是八八案的凶手蒋广善的作案动机,缺乏逻辑支撑,他的角色行为与前期的铺垫显得割裂,这使得观众对剧情的合理性产生了质疑^[1][2]^。
在人物设定方面,该剧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聂小雨隐藏关键证据,这一行为在剧情中缺乏合理的解释,让观众对其角色产生了质疑^[8]^。其他如聂宝华的突然下线,作为黑道核心人物,他的被炸死的情节被观众指责为“为了下线而下线”,缺乏逻辑支撑^[8]^。而蒋广善的人设崩塌,更是引发了广泛讨论,冷血的杀手因为募捐手术费而忏悔的设定,被指违背角色的底层逻辑^[8]^。
在创作手法上,编剧试图通过展现刑警的日常生活来塑造立体的人物形象,然而过度聚焦情感纠葛却导致案件的推进显得乏力^[7]^。部分与主线无关的支线被质疑为“注水”,这些支线不仅没有为剧情增色,反而影响了观众对整体故事的体验^[4][6]^。
该剧在口碑崩塌、剧情结构失衡、人物设定逻辑漏洞以及创作手法争议等方面的问题,使得其最终呈现的结局未能满足观众对悬疑剧“逻辑严密、节奏紧凑”的期待^[5][8]^。对于这样的结果,无论是编剧、导演还是观众,都应该进行反思,以期在未来的作品创作中避免类似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