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老师一天收学生140条腊肉
在四川凉山州昭觉县的瓦吾小学,一场由腊肉引发的温情故事在2021年彝历新年期间流传开来。这一天,支教老师们收到了学生们送来的逾140条腊肉,这是当地彝族家庭在特殊时期的一种传统敬意。
在彝历新年假期结束后,当学校的17名支教老师回到瓦吾小学时,他们惊讶地发现,学生们带来了大量的腊肉。这些腊肉都是当地彝族家庭在彝历新年期间宰杀的年猪制作而成,总重量超过140条,最重的单条腊肉甚至达到了惊人的20斤。这一事件立即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这一传统习俗在当地深受尊重。家长们在彝历新年期间宰杀年猪,然后将美味的腊肉赠送给长者或尊敬的人以示敬意。这次,家长们主动让孩子将腊肉带到学校,表达对老师们的感激之情。这一举动不仅体现了家长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也彰显了山区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
学校将收到的所有腊肉交由食堂统一处理,作为师生们的集体午餐食材。这样的处理方式既尊重了传统习俗,又强化了师生之间的情感纽带。在近半个月的时间里,师生们共同享用这些美味的腊肉,营造出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
瓦吾小学的教育意义远不止于此。这所学校位于海拔2700米的高寒山区,校长曲比史古在这里执教了19年,将学生规模从最初的4人扩大到了226人。支教老师的努力和多样化课程(如足球、民族舞蹈)使得当地家长逐渐开始重视教育。送腊肉的行为不仅是礼节,更是教育理念转变的象征。
瓦吾小学的故事不仅温暖了人们的心灵,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学校的足球队曾荣获县级联赛亚军,并登上中超赛场,展现了山区孩子的潜力和梦想。这所学校的宗旨是“让山村成为有梦想的地方”,通过文体特长帮助孩子走出大山,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一事件也引发了一些争议。部分网友质疑老师“收礼”的行为,然而多数人认为这是一种淳朴民风的体现。支教老师们表示,他们感动的源于家长和学生们的真诚心意,而非物质本身。这一事件不仅展现了山区教育的艰辛与美好,也彰显了人性的善良与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