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子于归宜室宜家

生活百科 2025-06-15 12:29生活百科www.aizhengw.cn

解读古典诗经中的婚姻祝福 “之子于归,宜室宜家”的深邃内涵

“之子于归,宜室宜家”,这句源于《诗经周南桃夭》的美好诗句,是古代人们对婚姻祝福的经典表达。其深邃的内涵与美好的寓意,从多个角度展现了对新婚夫妇的祝福与期许。

一、语句

1. “之子于归”:在这里,“之”为代词,指代即将出嫁的女子。而“子”是对女子的尊称,“于归”则意味着出嫁。整句诗表达了女子即将步入新的人生阶段,开始新的生活旅程。

2. “宜室宜家”:此句中的“宜”,表示和谐、融洽。“室家”指的是家庭,包括夫妻及家庭成员。这句诗表达了对新娘婚后能使家庭和睦、生活美满的美好祝愿。

二、出处与诗作背景

这句诗出自《诗经桃夭》,是首章中的一句。全诗以繁茂的桃花起兴,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赞颂新娘的品德,并祝福其婚姻幸福、家族兴旺。诗中的“室家”一词在后续章节中变换,形成韵律之美,突显女子对家庭和谐的重要作用。

三、文化内涵解读

1. 婚姻观念:这句诗体现了先秦时期对婚姻的重视,强调女子德行与家庭和谐的关系。认为新娘的贤良是家族和睦的基石,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婚姻和家庭的深厚情感与期望。

2. 社会象征:诗句隐含对生育繁衍(桃实)、家族兴盛(桃叶)的期许,这是农耕社会对人口与家庭稳定的需求的体现。

3. 后世影响:这句诗衍生出三个成语,其中“宜室宜家”成为婚礼祝福的常用语,传递着对新人婚姻美满、家庭和谐的祝福。

四、现代应用

在现代,这句诗常用于传统婚礼的祝词中,既保留了古典的意蕴,又传递了人们对新人婚姻美满、家庭和谐的期许。其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使这句诗成为中华文化中婚姻观的代表性表达。

“之子于归,宜室宜家”这句美好的诗句,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是对婚姻的美好祝福和对家庭和谐的期许的表达。它承载着人们对爱情、婚姻、家庭的深厚情感与期望,成为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上一篇:dnf拍卖行下架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aizhengw.cn 癌症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