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台风消息
一、重大台风回顾
在台风频发的季节里,有几场台风给我国及附近海域带来了显著的影响。
1. 台风“万宜”(24号)
这是一个源于中国香港的台风,于11月5日生成。进入南海后,它减弱为强热带风暴,并继续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对海南岛东部海域造成影响,伴随而来的是南海北部、台湾海峡的11-12级阵风。受其路径影响,福建、广东沿海及南海多区域遭受大风侵袭,暴雨洪涝灾害风险也随之上升。
2. 台风“悟空”(8号)
此台风于8月14日起源于日本东京东南1150公里处,以每小时30公里的速度向北偏西移动。虽然中心风力只有8级,但它对东海东北部海域造成了7-8级的阵风影响。幸运的是,这个台风没有直接影响我国大陆。
3. 台风“格美”(3号)
从菲律宾以东洋面生成的“格美”向北移动并逐渐增强为强台风级,最大风力达到惊人的15级。由于其路径接近台湾岛东部海域,对当地航运构成了严重威胁。
4. 台风“珊珊”(10号)
此热带风暴于8月30日开始减弱,中心位于日本别府湾。它向偏东方向移动,对我国海域的影响相对较小。
5. 台风“潭美”(20号)
“潭美”于10月25日进入南海东部,最强时可达台风级(12级)。后期它转向偏东移动并减弱。其路径对菲律宾吕宋岛及南海航运产生了阶段性影响。
二、气候背景与潜在风险
高温海温为台风生成提供了充足的能量。2024年6月,西太平洋海温高达30℃以上,南海及菲律宾以东甚至出现“火锅色”高温区。与此厄尔尼诺效应导致东太平洋异常升温,这不仅仅影响了台风生成的位置,还可能增强了台风的强度及其远洋发展的潜力。这种现象与华北黄淮等地的同期干旱现象存在紧密的气候关联。
三、灾害特征分析
南北气候差异显著,6月长江流域的降水量达到历史同期第二多,引发了多地的洪涝及地质灾害。与此相反,华北、黄淮地区则遭遇了阶段性的干旱。一些复合灾害如台风“万宜”与冷空气的结合,加剧了南海及台湾海峡的风力,形成了9-10级的阵风,这种叠加效应给当地带来了更大的影响。
台风的路径、强度及其与气候背景的交互作用都为我国的天气格局带来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在应对台风的也需要密切关注其背后的气候因素,以便更好地进行预防和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