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类癌瘤应该做哪些检查
血清癌胚抗原(CEA)的上升在胃癌患者中较为罕见。当一位胃癌患者的CEA水平正常时,应考虑存在类癌的可能性。约有65%的类癌患者血清胃泌素值升高,且肿瘤大小超过2.0cm的患者的血清胃泌素值约为正常值的66%,暗示这类癌症具有较高的恶性程度。尿检结果显示,癌症患者尿液中可发现大量的5-HTP,同时也可检测到少量的5-羟吲哚乙酸(5-HIAA),这是胃癌特征性的尿检表现。
深入探究胃癌的诊断手段,X线检查对于粘膜下类癌的诊断价值有限,但对于息肉类癌的检测较为有效。对于大小超过2cm的息肉类癌,胃肠钡餐可见特定的充盈缺陷,有时伴随阴影中心的凹陷。当观察到堤坝状的充盈缺陷,其边缘整齐锐利,周围边界清晰,应考虑到类癌的可能性。Balthazar等将X线表现归纳为四种类型:孤立壁内性充盈缺损型、多发性胃息肉型、大溃疡型和息肉样腔内肿瘤型。
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癌的重要工具。Nakamura对8例胃癌的胃镜检查结果进行了详细阐述。息肉变化多见,且大多数无蒂,外观为正常粘膜覆盖的灰白至粉红色光滑圆形粘膜下肿块。伴有不规则凹陷红斑或溃疡是胃癌的典型特征,且活检阳性率高。对于常规活检无法明确诊断的病例,可使用内镜粘膜切除活检。超声内镜可在术前提供关于粘膜下癌的位置和周围渗透情况的信息。
除了上述检查手段,核素扫描在癌症的定位诊断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对于B超和CT无法显示的微小病变,核素扫描的阳性率高达80%至90%,有助于确定肿瘤的位置和侵犯深度。B超、CT和磁共振成像检查对肝脏原发性或转移性癌症的诊断具有指导意义。虽然CT对原发性胃癌的检出率较低,但能帮助判断淋巴结和肝转移情况。在超引导下,B肝穿刺或腹腔肿块活检有助于明确诊断。
针对胃癌的诊断,应结合多种检查手段,包括血清学指标、X线、胃镜、核素扫描以及其他成像技术,以全面评估病情,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准确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