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宇森的癌症 吴宇森经历
吴宇森作为享誉国际的华语电影导演,其人生经历比他拍摄的枪战片更加跌宕起伏。2012年,这位以《英雄本色》《喋血双雄》等经典作品闻名影坛的导演,在筹拍电影《太平轮》期间意外确诊淋巴癌三期,从此开启了一段与病魔抗争的艰辛旅程。更令人唏嘘的是,2020年其妻子牛春龙也被诊断出脑癌,夫妻二人先后患癌,不得不变卖北京房产筹措医疗费用。将详细梳理吴宇森从癌症确诊、治疗过程到康复经验的全历程,展现这位电影大师在银幕之外的真实人生战役。
淋巴癌的确诊与病情发现
吴宇森的癌症发现过程颇具戏剧性。2011年,65岁的吴宇森正在全力筹备电影《太平轮》的拍摄工作,这位工作狂导演忽视了身体发出的警告信号。他时常感到胸闷、咳嗽,并伴有间歇性低烧,却误以为这只是年龄增长和工作压力导致的普通不适,自行服用了一些止咳药和退烧药便继续投入工作。
两个月后,这些症状不仅没有缓解,反而日益加重。身边的朋友惊讶地发现,吴宇森在短时间内消瘦了许多。真正的转折点出现在某次咳嗽时,吴宇森感到喉咙疼痛,下意识触摸颈部,意外发现一个异常的硬块。据他后来描述,这个肿块"像触摸额头一样硬",而且按压时毫无痛感。在妻子牛春龙的坚持下,两人前往医院进行检查。
医生初步检查后便给出了不乐观的预告,建议他们做好心理准备。经过详细的活检,2012年,吴宇森被确诊为淋巴癌三期,此时癌细胞已经扩散至横膈膜上下两侧的淋巴结区域,属于中晚期。淋巴癌的症状通常分为局部和全身表现:局部症状主要是无痛性、进行性增大的淋巴结,质地偏硬;全身症状则包括消瘦(半年内体重下降10%以上)、发热(持续性高热或间歇性低热)以及夜间盗汗等。吴宇森经历的咳嗽、胸闷正是因为肿瘤压迫气管所致,而之前的消瘦和低烧也是淋巴癌的典型全身症状。
艰难的治疗历程
面对三期淋巴癌的诊断结果,吴宇森选择了积极治疗。他先后接受了四次手术和多次化疗,这段治疗过程异常艰辛。化疗的第二个月,副作用达到顶峰,吴宇森的口腔全部溃烂,无法正常吞咽食物,身体和面部瘦得"都皱了"。有次手术后,他的脸部甚至肿胀得"像猪头一样",这些细节足以说明治疗过程的痛苦程度。
为了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吴宇森夫妇做出了重大决定变卖位于北京的唯一房产,远赴美国进行治疗。这一决定背后是中美医疗水平的考量,也是出于对隐私的保护。最初,吴宇森并未对外公开病情,外界只以为他是去美国休养,直到2014年治疗基本结束后,他才首次向媒体透露了抗癌经历。
在美国治疗期间,妻子牛春龙始终陪伴在侧,成为吴宇森最重要的精神支柱。她紧紧握住丈夫的手说:"咱们不能倒。"这句简单而有力的话语给了吴宇森莫大的勇气。吴宇森后来坦言,支撑他度过难关的有两大力量:一是对家庭的责任感,二是未完成的电影梦想。即使在病床上,他仍惦记着"还有一部《太平轮》没有拍完",这种对艺术的执着成为他抗击病魔的内在动力。
夫妻相继患癌的生死考验
就在吴宇森的病情逐渐稳定,开始恢复工作时,命运再次给这个家庭带来沉重打击。2020年,妻子牛春龙被诊断出患有脑癌,需要立即手术。这对已经共同走过四十多年风雨的夫妻,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考验。
手术前,牛春龙流着泪对吴宇森交代"遗言":担心自己走后无人照顾丈夫,甚至贴心嘱托他"别找太年轻的"。而吴宇森则以电影台词般的坚定回应:"8年前你陪我渡过人生低谷,今天我就在手术室外等你出来!"这句话展现了他们深厚的夫妻情谊,也彰显了吴宇森面对逆境的勇气。
牛春龙的手术持续了六个小时,最终大部分肿瘤被成功切除,尽管靠近血管处仍有少量残留,但已无生命危险。术后恢复期间,吴宇森亲自包揽了所有照料工作,精心准备饮食,帮助妻子康复。疫情期间,牛春龙仅住院一天便回家调养,家中新增的两只小狗也为他们的生活带来些许慰藉。
抗癌成功经验与现状
吴宇森的抗癌经历堪称医学奇迹,从2012年确诊至今已实现带癌生存12年无复发。回顾这段历程,他总结出两个关键点:一是始终保持正能量,二是有所热爱的事业支撑。即使在最痛苦的化疗阶段,他仍坚持阅读剧本、思考电影创作,这种精神专注帮助他转移了对病痛的注意力。
医学专家分析,吴宇森抗癌成功的因素可能包括:早期发现(虽为三期但尚未远端转移)、规范治疗(手术+化疗的综合方案)、良好的心态支持以及充足的经济保障(尽管需要卖房)。值得一提的是,吴宇森患的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与2009年去世的央视主持人罗京属于同一类型,但治疗效果却大不相同,这也体现了淋巴癌作为"肿瘤界变色龙"的复杂特性。
如今,年近八旬的吴宇森健康状况相对稳定,只需每六个月复诊一次。他和妻子牛春龙继续相互扶持,尽管孩子们的不婚选择仍让他们有所牵挂(大女儿通过试管婴儿成为单身母亲,二女儿专注事业不婚,儿子则明确表示终身不婚),但经历过生死考验的夫妻俩更懂得尊重子女的人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