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肿瘤绿洲计划鼻咽癌救助项目启动 符合条件患者每人可获捐2万元
暖阳照耀的11月22日下午,一场充满爱心与关怀的捐赠仪式暨科普防癌讲座,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国际会议厅隆重举行。这场活动由广东省长江公益基金会、中山大学及其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共同发起,旨在助力鼻咽癌患者的康复之路。
活动现场,长江商学院广东校友会常务副会长、广东省长江公益基金会联合创始人庄泽勇先生,与中山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黄源穗女士,共同参与了捐赠及协议签署仪式。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廖振尔教授、郭翔教授及刘宇英副主任,则带来了充满希望的科普防癌讲座。肿瘤防治中心主任、院长徐瑞华教授,以及长江商学院的企业家校友们,也出席了此次活动,共同见证这一善举。
为了支持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医疗卫生公益事业,广东省长江公益基金会通过设立“绿洲计划”鼻咽癌救助项目,向该中心捐赠了500万元人民币。这笔善款将用于资助满足特定条件的鼻咽癌患者,每位患者将获得2万元的资助。这些患者必须是确诊鼻咽癌且未发生远处转移的在院患者,且符合一定的经济困难和病情条件。
徐瑞华院长在致辞中表示,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一直秉承国家大型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他承诺,中心将充分利用好这笔捐赠款项,建立严谨的基金救助管理办法,为经济困难无助的鼻咽癌患者提供援助。中心还将不断提升医疗技术和科研水平,力求成为“国内专科布局最全、服务规模最大、诊疗水平最高”的肿瘤中心,为社会提供更为优质和高效的肿瘤防治医疗服务。
捐赠仪式后,一场精彩的防癌科普讲座吸引了众多长江商学院校友的关注。讲座中,廖振尔教授、郭翔教授和刘宇英副主任分别就肿瘤预防与早诊、鼻咽癌的防治以及防癌体检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他们还与现场观众进行了互动交流,解答疑问,传递了防癌保健的科学知识。
这一活动不仅是对鼻咽癌患者的大力援助,也是对公众健康知识的一次普及。通过这一活动,人们更加了解了癌症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消除了疑虑和误区。这一活动也展示了广东省长江公益基金会的大爱精神,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了一份力量。
那么,哪些患者可以申请成为资助对象呢?为了广泛覆盖鼻咽癌患者,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救助的对象以及在特定条件下符合一定病情和经济困难的患者均可申请。这些条件包括患者属于残疾对象、优抚对象、丧失劳动能力者、孤寡老人、烈士家属等特殊情况。
这次活动不仅为鼻咽癌患者带来了希望,也为公众的健康知识普及做出了贡献。它展示了社会的关爱和力量,为健康中国建设添砖加瓦。广东省长江公益基金会全景展示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携手共进
踏足广东的土壤,有一颗热心公益的“星”在照耀那便是广东省长江公益基金会。该基金会由长江商学院广东校友会的一批热心校友于2015年共同发起,在广东省民政部门正式注册为非公募公益基金会。成立之初,基金会就秉持着一种信念:“爱是最美好的投资”。其愿景是“长善为本,大爱如江”,旨在通过公开、透明、高效的慈善途径,为广东乃至全国的公益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自成立以来,广东省长江公益基金会一直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和医疗援助。他们不仅启动了“‘护曦行动’早产儿救助项目”,还通过与中山大学合作,推动医疗技术骨干的“柯麟计划”、IGEM项目等,为提升医疗水平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还与奥飞娱乐蔡氏兄弟携手,设立了“李丽卿公益基金”,向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捐赠2000万元人民币,支持其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及医疗科研公益项目。他们的目标是推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打造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医院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作为国家肿瘤防治的重要阵地,是全国规模最大、学术力量最雄厚的肿瘤学基地之一。自1964年成立以来,该中心就将鼻咽癌的研究作为重点,一代又一代的学者为之不懈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鼻咽癌的发病风险预测、预防以及临床诊疗方面,该中心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仅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殊荣,还发表在《Nature Genetics》、《Lancet Oncology》等国际顶级权威期刊。全球首个鼻咽癌风险预警芯片的开发并投入临床使用,更是为鼻咽癌的诊疗提供了有力支持。该中心的研究成果不仅得到国际公认,还成为全球肿瘤诊疗的标准和指南。
该基金会的努力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突破共同展示了广东地区公益与医疗的辉煌成果。他们的故事激励了更多的人加入到公益的行列中,共同为公益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这是一个关于爱心、关于希望、关于生命的故事,是一个展现人类精神力量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期待他们未来的更多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