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复查时发现身上长"肉疙瘩"(皮下结节或肿块)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既可能是疾病进展的信号,也可能是治疗后的正常反应或其他良性病变。以下是综合分析:
1. 癌症复发的可能性
淋巴结转移:若肉疙瘩出现在淋巴结区域(如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需警惕癌细胞转移。例如鼻咽癌、乳腺癌、胃癌等易通过淋巴系统转移,表现为无痛性、质地硬的肿大淋巴结。
皮肤转移:某些癌症(如肺癌、肝癌、乳腺癌)晚期可能出现皮肤转移,形成孤立或多发的坚硬结节,可能伴随溃疡或颜色改变。
病理特征:复发性结节通常生长较快、边界不清、活动度差,需通过活检确诊。
2. 非癌性原因
治疗副作用:化疗或靶向药物可能引发皮疹、痤疮样疙瘩或过敏反应,通常伴有瘙痒,停药后可缓解。
感染或炎症:免疫力低下的癌症患者易发生细菌/真菌感染,导致红肿热痛的疙瘩;术后也可能因炎症反应出现淋巴结肿大。
良性肿瘤:如脂肪瘤、皮脂腺囊肿等,质地较软、生长缓慢,与癌症无关。
3. 如何鉴别与处理
影像学检查:超声、CT或PET-CT可评估结节的位置、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病理活检:穿刺或切除活检是确诊金标准,可区分转移癌与良性病变。
肿瘤标志物:如CA12-5(卵巢癌)、AFP(肝癌)等升高可能提示复发。
4. 建议
发现新疙瘩应尽快就医,尤其是伴随体重下降、疼痛或原有症状加重时。医生会根据病史、检查结果制定方案,如抗感染、调整治疗方案或针对复发采取放疗/手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