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多院士讲癌症太痛 教授讲癌症

生活百科 2025-10-02 10:21生活百科www.aizhengw.cn

关于癌症疼痛的讨论,确实牵动着无数患者和医学工作者的心。90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韩济生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落泪谈及癌痛问题,他60年致力于疼痛研究,直言"最希望让百姓免受恶性病疼痛折磨,能安详走完最后的日子"。这一心声折射出癌痛治疗的紧迫性与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一、癌痛的残酷现实

1. 疼痛程度

临床将癌痛划分为10级,重度癌痛可达10级(超过女性分娩的8级),表现为钝痛、胀痛、绞痛或局部针刺感。晚期患者中约65%的疼痛与肿瘤直接相关,25%源于治疗副作用。有患者描述"排大便时明知大肠肛门最痛,却需用全身力气",这种反复加重的疼痛被院士称为"痛得连死的力气都没有"。

2. 身心双重折磨

癌痛不仅摧毁患者身体机能,更引发心理崩溃。郑州九院案例显示,有患者因无法忍受疼痛选择结束生命,甚至连带影响家属。90%的癌痛可通过现代医学缓解,但许多患者因对止痛药存在误解而拒绝使用,导致不必要的痛苦。

二、癌痛治疗的突破与误区

1. 阶梯式镇痛方案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三阶梯疗法:非甾类药(如布洛芬)→弱类→强类。青岛大学案例显示,规范用药后,连贴13个镇痛贴无效的晚期患者最终获得生活质量提升。临床证实,按时给药可使90%癌痛得到控制。

2. 常见认知误区

  • 误区一:疼痛剧烈才用药。实际上按时用药更安全有效,所需剂量更低。
  • 误区二:类药物会成瘾。40年研究表明,规范使用成瘾率极低。
  • 误区三:止痛药影响抗癌治疗。疼痛与癌症需分开管理,控制疼痛反而有助于治疗。
  • 三、整合医学的新视角

    近年医学界提出"癌症是系统性疾病"的理念,强调需整合手术、放化疗、心理干预等八大疗法。中国工程院院士丛斌指出,过度应激会破坏免疫稳态,部分患者"是被吓死的",因此心理治疗与健康习惯同样关键。樊代明院士也以鼻咽癌为例,说明规范化诊疗可使五年生存率从49%提升至85%。

    这些专家观点共同指向一个核心:对抗癌痛需要医学技术进步与人文关怀的双重努力。正如韩济生院士所期盼的,让患者"笑着和世界告别"不应是奢望。

    Copyright@2015-2025 www.aizhengw.cn 癌症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