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因不同
癌症低烧:主要由肿瘤组织坏死释放内源性致热原(如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或肿瘤压迫体温调节中枢引起,也可能因免疫力下降合并感染。
普通低烧:多由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如中暑、自身免疫疾病)导致。
2. 发热特点
癌症低烧:
体温多在37.5℃-38℃之间,呈持续性或午后/夜间低热,晨起可自行缓解。
发热时间较长(数周至数月),退烧药效果不佳。
普通低烧:
体温波动较明显,可能伴随寒战,感染控制后发热迅速消退。
退烧药(如布洛芬)或抗感染治疗通常有效。
3. 伴随症状
癌症低烧:常伴消瘦、乏力、贫血等全身消耗症状,或原发肿瘤部位表现(如肺癌咳嗽、胃癌腹痛)。
普通低烧:多与感染部位相关,如呼吸道感染(鼻塞、咽痛)、泌尿系统感染(尿频、尿急)。
4. 治疗方式
癌症低烧:需针对肿瘤治疗(如化疗、放疗),辅以物理降温或解热镇痛药(如吲哚美辛),抗生素无效。
普通低烧:以抗感染治疗为主,结合退热药物及对症支持(如多喝水、物理降温)。
5. 检查与预后
癌症低烧:血常规可能无异常,需影像学或肿瘤标志物检查确诊;预后取决于肿瘤控制情况。
普通低烧:血常规常显示白细胞升高,感染治愈后预后良好。
若低烧持续超过2周或伴随体重骤降,建议尽早就医排查肿瘤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