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上火,大多是饮食不当
冬季,气温骤降,空气也变得干燥,很多人都会遭受上火的困扰。江西省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中医师万丽玲指出,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这种冬季上火的状况,大多源于我们日常的饮食不慎。
冬季,人体的阳气内敛,皮肤气孔紧缩,活动量减少,仿佛整个世界都进入了一种“封闭”状态。如果饮食过于丰盛,特别是过多摄入火锅、羊肉等肥甘厚味的食物,多余的热量就无法有效散发出去,从而在体内积聚,引发口腔溃疡、面部冒痘、大便干燥等上火症状。
上火在中医学中分为实火和虚火。冬季的实火多是由于体内邪火炽盛而引起的实热证,患者大多属于湿热体质,表现为口唇起泡疹、长痘痘、咽喉痛、口干舌燥、大便干结等症状。而虚火旺盛的患者则一般属于阴虚体质,由于阴液亏虚,无法有效制约阳气,表现出阳气偏盛的虚热状态,其症状包括五心烦热、口干不欲饮、耳鸣、眼睛干涩、头晕、失眠、干咳等。
要缓解冬季上火的症状,饮食调理是关键。可以每周喝2~3次银耳莲子汤、银耳百合汤或绿豆汤等,天气过于干燥时,还可以吃一些梨、莲藕、芋头等润燥降火的食物。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在不断变化,体质也随之改变。古人因肉类摄入较少,入冬后需要进补,而现代人普遍营养过剩,如果盲目模仿古人的进补方式,很容易补过头,导致上火。冬令进补时,可以选择羊肉萝卜汤,白萝卜的凉性可以平衡羊肉的温补,既滋补又不上火。
对于阴虚火旺的情况,需要采用滋阴降火的方法。六味地黄丸可以滋肾阴,而萝卜、海带、淮山药、银耳等食物也有不同程度的养阴作用,可以适当炖汤食用。如果出现阴虚症状,最好请教中医师,根据体质进行调理。
冬季人的食欲普遍增强,对于自制力较差的人来说,可能会不自觉地摄入过多食物,超出脾胃的运化能力,导致上火。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清淡饮食、多喝水、多吃蔬果等方式进行缓解。
最后要特别提醒的是,上火时不宜自行服用清热解毒的药物,如金银花、薄荷、黄连等。这些药物寒性较大,如果不清楚自己的体质而贸然使用,可能会损伤阴精或阳气,导致阴阳平衡失调,反而降低机体的抗病能力。我们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寻求合适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