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到槟榔倒吊子 变植物人
《槟榔“倒吊子”:食者需谨慎,误食或致命》
槟榔,一种在台湾地区广受欢迎的咀嚼物,可能引发口腔癌。而其中的特殊种类“倒吊子”槟榔,更隐含致命危险。近日,高雄市立小港医院披露了一起令人震惊的案例。
一名51岁的男子,只因食用了一颗看似普通的“倒吊子”槟榔,竟遭遇急性心脏病变。尽管经过紧急抢救,他仍因长时间缺氧,不幸变成了植物人。
这颗“倒吊子”槟榔并非寻常所见,它与普通槟榔在外观上极为相似,难以区分。不同的是,它的生长方向相反,一般的槟榔是向上生长,而“倒吊子”则是向下生长。在一串200至250颗的槟榔中,仅有大约4颗是“倒吊子”。尽管槟榔业者通常会主动剔除这些特殊的槟榔进行售卖,但仍有部分消费者能够接触到。
高雄医学大学附设医院的检测结果显示,这颗“倒吊子”槟榔中的槟榔碱及槟榔次碱浓度异常偏高,分别为10.1和183(ng/mL)。这一检测结果与国内首度的槟榔碱与心脏病变关联案例相呼应,已在上月的急诊医学年报中发表。
毒物科主任陈百薰昨日表示,“倒吊子”中的槟榔碱与槟榔次碱都是副交感神经兴奋剂,能够让精神达到高度兴奋状态。陈百薰提到,台湾曾有数例因食用“倒吊子”引发心脏病变甚至死亡的案例。
尽管槟榔在台湾地区广受欢迎,但误食“倒吊子”槟榔的风险不容忽视。由于它的稀有性,市售槟榔多以包装计量,而“倒吊子”则以单个计价,价格较高。但仍有一些爱好者偏好这种特殊的槟榔,甚至有些因过度食用而出现心悸、冒汗等症状,更有严重者食用后昏倒,醒来后仍需就医。
这篇《吃到槟榔倒吊子 变植物人》的文章由网友『 ̄’泡沫下的鱼』至本站。请读者自行研判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若读者觉得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站长联系处理。同时提醒广大读者,食用槟榔需谨慎,特别是“倒吊子”槟榔,误食可能带来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