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欺诈专盯老年人,啥套路?
随着生活品质的的提升,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愈发强烈,特别是老年群体,对养生保健给予了更多关注。近年来保健品市场乱象频现,虚假宣传成灾,不法分子借保健品之名,对老年人设下陷阱。郑州市公安局经开分局最近破获的一起案件显示,许多老年人因无法辨识真假而陷入骗局,成为受害群体。
“保健品”成了诱骗老年人的“饵”。在骗子们精心设计的消费陷阱中,他们运用各种手段骗取老年人的信任。这些手段包括:在公园、游园、文化广场等老年人聚集地蹲守,通过拉家常、索要联系方式来建立信任;赠送生活用品以吸引老年人注意;举办讲座,夸大产品功效,声称能防癌治病。一些老年人因为贪小便宜或受虚假宣传的蛊惑,购买了所谓的“高级保健品”。
罗女士是众多受害者之一。她在一场社区活动中,购买了价值万元的高级保健品。事后才发现,这些只是价值百元以下的普通食品。还有孙兰荣老人,被忽悠购买了声称能防癌抗癌的净水器,实际价值却远远不如宣传所说。
那么,骗子们究竟用了什么手段屡屡得手呢?据郑州警方的调查,这些骗子有专业的培训,制定了详细的话术单,以应对各种情况。他们的套路包括:在新媒体等平台投放广告,夸大药品疗效;销售员用固定话术宣传产品,获取老年患者信任;制定各种策略应对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从中牟利。他们还通过免费赠送礼品、开展公益讲座、登记信息夸大产品功效、现身说法以及免费旅游等手段进行欺诈。
目前,我国正在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除了提高老年人对诈骗的识别能力外,还需要从源头上斩断伸向老年人的黑手。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制定更严格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保健品市场。也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营造一个诚信、透明的消费环境。
在此,我们提醒广大老年朋友,要保持警惕,擦亮眼睛。不要轻信虚假宣传,不要贪图小便宜。遇到类似情况要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子女们也要多关心老人的生活,及时提醒他们警惕保健品诈骗。让我们共同努力,为老年人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保健品市场乱象必须得到整治,但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引导老年人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让他们了解如何科学保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保护老年人的权益,让他们享受到健康、快乐的生活。一直以来,许多普通民众习惯将具有保健作用的产品泛称为保健品。严格意义上讲,诸如号称可保健的内衣、床垫以及理疗仪等,并不能称之为真正的保健品。商家和不良分子打着“保健品能助人健康长寿”的虚假旗帜,误导老年人,这种现象已经存在多年。有关部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强化监管,杜绝漏洞,严厉打击涉及欺诈的所谓“保健品”,让其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以保护老年人不受其害。
在现实中,很多保健品虽然不会对人体造成直接的毒性,但效果也不明显。甚至有一些保健品的过量摄入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有些老年人在服用后感觉精神焕发、觉得有疗效,这往往与他们的心理作用有关。一位鹿邑县70岁的退休干部吴万金表示:“作为年轻人,我们应该常回家看看,给予老人更多的关心与陪伴,避免他们上当受骗。我们还要向老人普及防诈骗知识,提高他们的警惕性。一旦发现家中老人受骗,应及时报警。最重要的是要让老人明白,治病不能依赖保健品。那些大肆宣传可以抗癌、防癌、长生不老的保健品,往往只是骗钱的幌子。真正的健康之道在于合理饮食、适度锻炼和保持良好的心态。”
我们应该引导老年人理性看待保健品,不盲目相信其神奇功效,而是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才是实现健康和长寿的真正秘诀。年轻人也应该更多地关注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帮助他们远离欺诈和骗局,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