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娃接种麻疹疫苗成玻璃人 政策缺失难补偿
在芜湖市镜湖区,张林一家曾经历了一场与命运的较量。那是一个普通的秋季,张林的妻子带着仅两周岁的儿子佳佳去接种了麻疹疫苗强化疫苗。当晚佳佳便出现了低烧的症状,让家人措手不及。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佳佳的病情急转直下,最终被诊断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一针疫苗,原本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护航,却不料让佳佳变成了“玻璃人”。张林一家带着佳佳奔波于各大医院,寻求治疗。血小板持续低迷,让佳佳的身体变得脆弱无比,一旦受伤,后果不堪设想。
为了找出病因,张林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芜湖市卫生局组织专家会诊,最终认定佳佳的病情系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导致的麻疹疫苗接种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而这一结论的背后,是张林长达八个月的奔波和等待。
在此期间,张林一家为了给孩子治病,不仅花光了积蓄,还借了不少外债。佳佳的病情让他们家庭陷入了困境。长期的药物治疗让佳佳的后背长满了细毛,五官也发生了变化。现在的他们,每月仍需支付高昂的医药费用,而治疗效果仍不稳定。
面对这样的困境,张林不得不向有关部门寻求帮助。今年6月份,他从芜湖市卫生局拿到了13万元的垫付医药费。但这笔款项只能暂时缓解他们的压力,未来的治疗之路仍然漫长而艰难。
芜湖市卫生局计免科方姓科长表示,他们理解张林的困境,但也面临着政策缺失的困境。根据卫生部发布的“全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问答手册”,如果认定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按照省级人民制订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办法对受种者给予一次性补偿。安徽省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办法至今尚未出台。
这一政策的缺失,让张林一家难以获得应有的补偿。他们的遭遇让人同情,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尽快出台相关政策,为这些家庭提供应有的帮助和补偿。也期待社会能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让他们度过这段艰难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