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扶跌倒老人指南是技术问题不是伦理问题
卫生部近日发布了《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此之前,伤害干预系列技术指南的制定已经历时两年多的时间,这与近期的社会事件无关。指南内容详细讲解了救助方法,特别是针对老年人跌倒的情况。
这份指南受到了特别的关注,因为在公共场合,对于跌倒的老年人,应该如何正确救助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此前有媒体报道,武汉一名老人在菜场口摔倒后,周围围观者无人敢上前帮助,最终老人因鼻血堵塞呼吸道而窒息死亡。这一事件令人痛心,也引发了公众对于如何在面对突发情况时进行正确救助的反思。
《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中详细列举了在不同情况下,应该如何对跌倒的老年人进行救助。其中包括在有意识、无意识等多种情况下,施救者应该如何进行及时的包扎、止血、拨打急救电话等。而所谓的“不要急于扶起”并非指不进行帮助,而是要辨别清楚老人的情况,避免在病情严重时随意搬动,以免加重病情。
除了对救助方法的详细指导,这份指南更大篇幅的是关于如何预防老年人跌倒的伤害发生。因为预防总是优于治疗,了解如何预防跌倒,比知道如何救助更为重要。目前,各类伤害已成为中国居民第五位死亡原因,其中意外跌落是其中之一。
卫生部的官员表示,这次发布的预防指南主要是针对各地的专业卫生救助人士,卫生部门也将陆续对他们开展培训,将伤害干预的内容扩展到公民的健康教育、老年保健等服务中去。除了已经发布的四项伤害干预技术指南外,卫生部门还计划根据不同年龄段人群受到的不同伤害问题,陆续推出其他的技术指南。
这些指南的制定,无疑为我们在面对伤害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也提醒我们,在帮助他人的更要注重自身的安全,避免因为不当的救助方式而带来更大的伤害。让我们共同期待更多的伤害干预技术指南的推出,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