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种乳腺疾病最常见 女性40岁后给乳腺做个健康筛查

癌症晚期 2025-07-25 11:28癌症晚期www.aizhengw.cn

探索乳腺健康的奥秘与王殊教授的对话

乳腺,女性的重要生理部分,为女性的生活赋予美妙与活力。但当它遭遇问题时,也可能为女性带来困扰与不安。尤其在现代社会,乳腺疾病的发病率日益上升,尤其是乳腺恶性肿瘤,已经逐渐成为女性健康的隐形杀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乳腺中心主任王殊教授,对乳腺疾病有着深入研究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我们解析了乳腺疾病的常见类型及其防治策略。

王殊教授首先指出,乳腺疾病种类繁多,但在门诊患者中,最常见的是乳房疼痛。这种疼痛其实是一种症状,而非独立的疾病。绝大多数乳房疼痛与女性的月经周期中雌激素水平的升高有关。情绪和生活作息也可能影响体内激素水平,从而导致乳房疼痛。由炎症或肿瘤引起的乳房疼痛较为少见。对于乳房疼痛,通常无需特殊治疗,月经之后或情绪放松后疼痛往往会自行缓解。

接下来,王殊教授介绍了乳腺良性肿瘤中最常见的纤维腺瘤。这种肿瘤好发于35岁以下的年轻女性,双侧、多发较为常见。导管内乳头状瘤也是常见的良性肿瘤,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对于乳腺纤维腺瘤,多数以观察为主,快速增大者可以考虑手术切除。

然后,王殊教授重点介绍了乳腺癌。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居高不下。乳腺癌的发病风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高峰年龄在45至55岁之间。早期诊断对于改善乳腺癌的预后至关重要。40岁以上的女性应该关注自己的乳腺健康,定期进行乳腺筛查。

在筛查方面,王殊教授强调,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像乳腺癌等恶性肿瘤是可防可治的。筛查有助于发现更多的早期乳腺癌,尤其是高危对象,如既往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的患者,以及接受过胸部放疗的女性,需要格外留意筛查。

王殊教授指出,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乳腺筛查、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是预防乳腺疾病的关键。如果出现乳房疼痛、肿块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乳腺疾病。让我们共同关注乳腺健康,为女性的健康护航。乳腺癌的遗传风险与筛查建议

在乳腺癌的领域中,遗传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明显地,存在某些特定遗传倾向的人群,其乳腺癌的风险更高。下面,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些遗传倾向,并给出相应的筛查建议。

家族中存在BRCA1/BRCA2基因突变的人,其乳腺癌的风险显著上升。如果家族中有女性在45岁前即被诊断出乳腺癌,也表明可能存在其他未知的遗传风险。若家族中有两人患有乳腺癌,尤其是其中一人双侧或两个单侧的情况,且发病年龄在45至50岁之间,那么遗传因素的影响更为显著。若家族中有两人以上患有乳腺癌、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的患者,也需警惕乳腺癌的风险增加。家族中若有男性乳腺癌患者,同样值得关注。对于这些高危人群来说,及早的筛查和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筛查建议方面,一般妇女在40岁之前并不推荐进行乳腺癌筛查。但到达40岁后,建议每1至2年进行一次乳腺X线检查。对于致密型乳腺,推荐与B超检查联合进行。对于70岁以上的健康个体,如果预期寿命超过10年,仍建议维持筛查。而对于乳腺癌的高危人群,推荐在40岁或更早开始乳腺癌筛查,并且可能需要更频繁的筛查,包括乳腺X线检查、乳腺超声检查以及乳腺体检等。必要时,可能需要进行乳腺增强核磁共振MRI检查。

预防乳腺癌,生活中的细节不可忽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营养、保持健康体重、坚持锻炼、适时生育并母乳喂养,都是有效的预防措施。参加乳腺筛查和定期体检也是预防乳腺癌的重要手段。

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最新数据,乳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已成为女性中最常见的癌症。在此背景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乳腺中心三十年来不断积累的临床研究成果和诊疗经验,为我国乳腺癌的防治做出了显著贡献。从最初的几张床位发展到现在的近百张床位,该中心始终秉承“全程管理、全心关注、多学科综合诊疗”的理念,在影像诊断、精准治疗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尤其是手术与影像诊断的紧密结合,使得乳腺中心的医生具备了较高的乳腺影像诊断水平,也使得初诊原位癌比例超过20%,在国内遥遥领先。我们期待未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不断提升乳腺癌的诊疗水平,为女性健康保驾护航。王殊教授为我们介绍了北大人民乳腺中心在国内乳腺医疗领域的杰出贡献。该中心开创性地运用了荧光示踪技术,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极大地推动了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在我国的普及与发展。这一重要成果被写进了国内相关专业指南,为乳腺癌诊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乳腺中心首次运用高分辨率动态OCT技术,进行前瞻性淋巴结转移诊断研究。这一技术的运用,为淋巴结诊断开启了无损评估的新时代,使医生能够更精准地判断病情,为治疗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在北大人民乳腺中心的不懈努力下,他们还形成了一整套精准诊疗体系。这一体系在术前结合影像技术,术中运用淋巴结精准定位辅助,术后则完善综合治理手段。这一体系的建立,不仅提高了乳腺癌的诊疗水平,也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治疗体验。

值得欣喜的是,在活动当天,以乳腺中心创建人张嘉庆教授名字命名的“嘉庆乳腺癌防治基金”正式启动。该基金将致力于打造医学科普、医师培训、科学研究、患者服务等多平台,联合社会各界的公益力量,为广大女性群体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乳腺癌防治服务。

这一消息来源于健康时报的报道。也对此事进行了关注与报道。一直致力于为读者提供最新、最全面的健康资讯。如果您想转载本文或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务必遵循相关规定并尊重的权益。如有疑问或需要合作,请联系的联系方式:。

上一篇:捉摸不定的胃癌 8大绝招预防胃癌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aizhengw.cn 癌症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