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人患肠癌自己也要勤检查 肠癌早期易发现
大肠癌高发,早期筛查至关重要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大肠癌的发病率在我国不断攀升,成为男性癌症的第二大杀手和女性癌症的第三大杀手。由于其潜伏期长,早期筛查显得尤为重要。对于高危人群来说,早期发现和治疗大肠癌是降低死亡率和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大肠癌早期容易被发现,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后,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超过90%。专家指出,大肠癌是一种可预防的癌症。在大肠癌的恶变过程中,从正常黏膜变化到息肉形成,再到癌变,需要漫长的时间。在这个阶段内,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
大肠癌筛查主要针对40岁至74岁的高危人群。通过全结肠镜检查,基本能确诊。在欧美国家,肠道检查是体检的必检项目,但在我国尚未普及。专家建议,人到40岁时应该每年做一次结肠镜检查,若无异常,则可延长检查周期。
尽管大肠癌早期容易被发现,但我国的早期发现和治疗率却极低。对于大肠癌的高危人群,筛检尤为重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况:
1. 若父母、兄弟姐妹和子女中有一人患大肠癌,本人患该病的危险性增加,应于40岁时开始行标准筛检。
2. 曾行大肠癌根治术的患者,发生复发性癌或新癌的危险性增加。术后应动态观察癌胚抗原(CEA),并及时进行结肠镜检查。
3.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患者,应接受遗传学咨询,并从青少年时期即进行定期的结肠镜检查。
4. 腺瘤性息肉的癌变率与息肉大小相关。初次检查发现腺瘤后,应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
5.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肠癌、直肠癌患者,也应密切关注并定期进行相关检查。
大肠癌虽然高发,但只要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就能有效降低死亡风险。对于高危人群来说,定期筛查、及时干预是预防大肠癌的关键。让我们关注肠道健康,远离大肠癌的威胁。关于结肠健康,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对于凡疑有结肠疾病的个体,从20岁到30岁应每1到2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到了40岁之后,应每年进行一次以确保早期发现和治疗。
特别需要关注的是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他们面临的大肠癌风险在患病后的第八年开始显著上升,并持续稳定增加。对于全结肠炎患者,应在患病八年后,左结肠炎患者则在患病十五年后,每1到2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可能的问题。
过去,黑斑息肉病被认为是一种不会癌变的疾病。最新的医学研究发现,黑斑息肉病患者的癌症发生率远高于普通人群,达到惊人的20%到23%。对于黑斑息肉病患者,应进行更为积极的随诊、检查和治疗。对于年龄在10岁以上的患者,应常规每两年进行一次全消化道造影检查;而对于20岁以上的患者,除了每两年一次的纤维结肠镜检查外,还应注重全面的体检。
对于那些直径大于1厘米的息肉,尤其是伴有腹部症状的患者,应尽快进行内镜电灼处理。对于需要手术的病例,可以选择在剖腹手术或在纤维结肠镜的辅助下经腹腔镜切除息肉或病变肠段。建议25岁后的患者每年接受一次全面的检查,包括腹部和盆腔。女性患者则还需要定期进行乳腺检查、宫颈涂片和盆腔B超等。
保护结肠健康至关重要,我们应对结肠疾病保持警惕,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确保我们的肠道健康,从而维护整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