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社评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的复杂态势:合作与摩擦并存
当前的中日关系犹如一幅多彩画卷,既展现出合作回暖的积极景象,又面临历史问题和地缘政治的挑战。让我们深入剖析这一复杂多变的态势。
一、合作回暖与经济互惠的繁荣景象
中日两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持续深化。2025年3月,中日经济高层对话达成了20项战略合作共识,双边贸易额创下了3800亿美元的历史纪录。在成都智慧城市等联合项目的推动下,两国产业链互嵌程度不断加深。日本《2025外交蓝皮书》更是将“对华合作”列为优先方向,这充分表明了日本对华的经济依赖正在加深。
在区域合作的舞台上,中日两国也积极寻找契机。随着RCEP框架的重构,中日韩三国在2025年5月重启自贸协定谈判。免签政策的实施推动了跨境旅游热潮,而“周末旅游圈”概念也日渐升温,反映了民间对深化联系的期待。
二、政治摩擦与战略博弈的挑战
中日关系并非一帆风顺。日本在核心问题上的分歧持续存在。日本拟派防卫省官员常驻台湾,突破战后对台关系框架,这引发了中国的警告。日本新设的“统合司令部”也被指出是针对中国的举动。历史问题更是悬而未决,外交部强调日本需要以实际行动反省侵略历史。
三、外部因素的影响
美国在中日关系中的角色日益复杂化。对日汽车加征关税和防务费分摊争议促使日本调整对美依赖,转向更为务实的对华政策。日美同盟仍是中日关系的基轴,供应链“去中国化”的动向显示出战略的摇摆不定。区域格局的变化也给中日关系带来了影响。中美关系的稳定以及菲律宾、越南与中国的友好关系,削弱了日本在对华强硬政策上的国际支持。
四、未来展望
中日关系的未来充满了变数。经济互惠是推动两国关系发展的“帆”,但历史认知等问题则是可能随时冲击航向的“浪”。日本需要放弃“价值观同盟”思维,真正落实战略互惠,而不是仅仅将领导人会晤作为缓冲仪式。中国则将继续释放善意,同时明确底线不容挑战。
中日关系正处于一种复杂多变的态势中,既有合作回暖的积极信号,也面临各种挑战。双方需要共同努力,加强沟通与合作,推动中日关系向着更加稳健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