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调查问卷 中美关系的调查报告
一、全球好感度对比新观察
截至2025年5月底的全球好感度调查显示,中国以+8.8的净好感度首次超越美国的-1.5,成为调查中的亮点。在调查的41个国家和地区中,仅有13个国家对美国的支持度超过其他国家,而多数国家对中国的好感度呈现出显著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在特朗普宣布“解放日”关税之后。
二、中国民众眼中的美国形象
近期民意调查显示,大约96%的中国网友对美国的印象逐渐转向负面。98%的人认为美国攻击中国是为了挑拨与民众的关系。近97%的民众支持国家采取反制措施。尽管只有21%的中国民众对美有好感,但专家和一些特定文化领域人士(如教研人员)对美国的评价相对较高。民众最为关注的是经贸摩擦、科技竞争以及地缘政治等领域,超过90%的受访者认为中美关系重要,但仅有14%认为当前关系良好。
三、美国民众眼中的中国形象
美国专家对中国的负面印象从2015年的61%上升到了2025年的76%,82%的专家甚至认为中国具有“侵略性”。普通民众对中国的好感度高于专家群体。近七成的美国民众希望优先解决国内问题,而非过度聚焦对华竞争。
四、合作与冲突的并存态势
尽管存在竞争,但两国多数民众仍支持在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和经贸等领域的合作。中国外交部强调,通过“平等对话、互利合作”是解决分歧的正确路径。美国的技术封锁和单边关税等行为被中方视为破坏全球供应链稳定的举动。
五、青年眼中的中美关系
青年学生希望通过文化交流、学术合作和国际平台发声等方式来促进中美关系。他们更关注中美竞争对职业发展的影响,尤其是技术封锁带来的机会限制。
六、经济领域的对比与展望
尽管美国消费市场规模仍远超中国,占GDP的67.95%,但中国在高端制造出口(如芯片、汽车)和基建投资领域展现出显著增长。当前的中美关系呈现“全面竞争与局部合作”的复杂态势,中国民众对美政策支持度高,而美国内部则存在明显的分歧。未来关系的走向将取决于双方能否在关键领域找到平衡点,共同推动全球经济的稳定发展。总体来看,尽管存在挑战和分歧,两国在多个领域仍具有合作的潜力与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