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致癌因素分类
1. 生活方式因素
吸烟:与肺癌、喉癌等13种癌症直接相关,全球约22%的癌症死亡与吸烟有关。
饮酒:过量饮酒增加肝癌、乳腺癌等风险,酒精代谢产物乙醛为明确致癌物。
饮食:高盐、腌制食品(胃癌)、红肉(结直肠癌)、霉变食物(肝癌)等均被列为致癌风险因素。
肥胖:与乳腺癌、结肠癌等12种癌症相关,肥胖人群患癌风险比正常体重者高20%-40%。
2. 环境与职业暴露
空气污染:PM2.5等污染物与肺癌风险显著相关。
化学物质:长期接触石棉(间皮瘤)、苯(白血病)等工业致癌物风险高。
辐射:紫外线(皮肤癌)、电离辐射(甲状腺癌)等。
3. 感染因素
病毒:HPV(宫颈癌)、乙肝/丙肝病毒(肝癌)、EB病毒(鼻咽癌)等。
细菌: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密切相关。
4. 遗传与生理因素
家族史:约5%-10%的癌症与遗传基因突变相关(如BRCA1/2基因与乳腺癌)。
年龄:50岁以上人群患癌风险显著上升,60%的癌症患者年龄超过65岁。
二、全球癌症负担现状
2025年预计全球新发癌症病例超2000万例,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为发病率前三的癌种。
中国癌症发病特点:肺癌(占新发癌症24%)、胃癌、肝癌等与吸烟、感染和环境因素关联密切。
三、可预防性
约30%-50%的癌症可通过、限酒、健康饮食、接种疫苗(如HPV疫苗)等措施预防。例如:
10年后,肺癌风险可降至吸烟者的30%-50%;
定期筛查(如肠镜、乳腺钼靶)可降低晚期癌症发生率。
如需具体癌种的预防建议或早期症状,可进一步补充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