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癌症称为什么癌症呢

癌症晚期 2025-09-08 09:29癌症晚期www.aizhengw.cn

一、核心称谓演变

1. ""(yán)

最早见于殷商甲骨文,形容肿瘤坚硬如岩石的特性,后演变为"癌"字。宋代《卫济宝书》首次明确使用"癌"字描述恶性肿瘤。

2. "瘤"

早期泛指所有肿块,隋代《诸病源候论》记载:"瘤者,皮肉中忽肿起,初梅李大,渐长大,不痛不痒"。

3. "瘕瘿"

南宋杨士瀛《仁斋直指附遗方论》专用术语,描述肿块"上高下深,岩穴之状"的形态特征。

二、按部位分类的称谓

| 现代对应癌症 | 古代称谓 | 典籍依据 |

|--|-||

| 乳腺癌 | 乳岩/乳疳 | 《妇人大全良方》 |

| 胃癌 | 胃/噎膈 | 《难经》《金匮要略》 |

| 肺癌 | 肺积/结 | 《难经》 |

| 宫颈癌 | 崩漏/五色带下 | 《备急千金要方》 |

| 骨癌 | 骨疽/多骨疽 | 《灵枢·痈疽》 |

三、其他常见统称

  • "积聚":战国《难经》描述内脏肿瘤
  • "石痈":隋代《诸病源候论》指体表坚硬肿瘤
  • "恶疮":特指溃烂难愈的体表肿瘤
  • 古代医家已观察到癌症"毒根深藏,穿孔透里"的浸润特性,其命名多基于形态(如岩、石)、病机(如积聚)或症状(如噎膈)三大原则。这些称谓在宋代后逐渐系统化,但与现代医学的精确分类仍有差异。

    Copyright@2015-2025 www.aizhengw.cn 癌症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