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疾病性质差异
1. 肠易激综合征
属于功能性肠道疾病,无器质性病变,肠道黏膜在肠镜下通常显示正常。
核心表现为肠道敏感性增强和功能紊乱,症状包括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交替,且症状常与情绪、饮食相关。
不会直接癌变,研究显示癌变率仅约0.5%。
2. 肠癌
是恶性器质性疾病,肠道内存在肿瘤组织,可能伴随转移。
典型症状包括持续性血便或脓血便、不明原因贫血、体重下降及腹部肿块。
二、症状对比
1. 疼痛特征
IBS:腹痛以下腹部为主,排便或排气后缓解,多与进食或晨起相关。
肠癌:疼痛部位固定(如右半结肠癌表现为右上腹钝痛),且逐渐加重。
2. 排便异常
IBS:大便性状改变(如黏液增多),但无血便;症状反复但可自行缓解。
肠癌:常见血便、排便习惯持续恶化(如便秘进行性加重)。
三、诊断与风险因素
1. 诊断方法
IBS需通过罗马IV标准(如症状持续6个月、近3个月每月发作3天以上)并结合肠镜排除器质性疾病。
肠癌确诊依赖肠镜活检及影像学检查。
2. 风险提示
IBS患者若出现体重骤降、夜间腹痛或血便,需警惕合并其他疾病(如肠癌)。
肠癌高危人群(如家族史、年龄>50岁)即使有IBS病史也应定期筛查。
四、治疗与预后
IBS:以对症治疗为主(如调节饮食、缓解压力),预后良好。
肠癌:需手术、放化疗等综合治疗,早期发现是关键。
总结:两者可通过症状特点、肠镜检查明确区分。IBS虽不适感明显,但癌变风险极低;肠癌需及时干预,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