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活方式调整
1. 饮食管理
减少高脂肪、高糖、腌制及烧烤类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优质蛋白(如豆制品、鱼类)的比例。
避免含雌激素的保健品(如蜂王浆、胎盘类制品)及反季节蔬果。
2. 体重与运动
保持BMI在18.5-23.9之间,肥胖(尤其绝经后)会显著增加风险。
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结合力量训练。
3. 限酒
吸烟和酒精(每日超15克)均被列为致癌因素,需严格限制。
4. 情绪与作息
长期压力、熬夜会扰乱激素平衡,建议保证7-8小时睡眠,通过瑜伽、社交活动减压。
二、生育与哺乳策略
适龄生育:30岁前完成首次生育可降低风险,38岁后生育则风险上升。
母乳喂养:哺乳超过1年能显著减少乳腺癌发生率,因哺乳可调节激素水平。
三、筛查与早期发现
1. 自查与体检
每月月经后一周自查乳房,观察外观、触摸是否有肿块或溢液。
25岁起每2-3年做乳腺B超,40岁后每年增加钼靶检查;高危人群(如家族史)需更频繁筛查。
2. 医疗手段
超声、钼靶和磁共振是主要筛查工具,钼靶对钙化灶敏感,磁共振适合疑似病例进一步确诊。
四、高危人群特殊干预
基因检测:BRCA1/2基因突变携带者可考虑预防性药物(如三苯氧胺)或手术切除。
激素管理:更年期女性避免随意使用激素替代疗法,需在医生指导下小剂量使用。
通过以上综合措施,可有效降低乳腺癌风险。若发现异常症状(如无痛肿块、皮肤凹陷),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