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捧红了哈尔滨
一、文旅系统的主导力量
在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一场由天气引发的游客退票事件,文旅系统展现出了高效的响应能力与卓越的公关智慧。这里的“当场退票、公开致歉、连夜整改”等服务举措,不仅成功化解了潜在的负面舆情,更将此次事件转化为一次服务口碑的升华。这背后,是文旅系统对于服务品质的坚定追求与保障能力的体现。
为了保障游客的顺利体验,文旅系统不仅组织冰雕师、安保人员、公交车司机等群体提供全天候轮岗服务,更精心设置了免费转运班车、温暖驿站等基础设施,全方位满足游客的需求。黑龙江省通过发布新年感谢信,整合东北特色文化资源如鄂伦春族巡街、驯鹿展示等,展现出独特的吸引力,彰显了文旅政策与宣传推动的积极作用。
二、市民与商家的自发参与魅力
哈尔滨的文旅热潮,不仅仅是文旅系统的努力结果,更是市民与商家自发参与的生动展现。本地市民的热情助推,为哈尔滨的口碑增色不少。他们主动提供免费顺风车接送游客,甚至邀请滞留游客到家中住宿。出租车司机的“公主请下车”等趣味互动,更是拉近了与游客之间的距离。
而商家们也不甘示弱,纷纷推出创新服务“宠粉”。餐饮、景区等商家推出的冻梨切片、热气球体验等本地罕见项目,迎合了游客的需求。商场内的交响乐演出,更是满足了游客的拍照打卡需求,展现了商家们的独特创意与服务理念。
三、线上线下的协同传播力量
在哈尔滨的文旅热潮中,线上线下的协同传播起到了关键作用。社交媒体上的话题持续发酵,“南方小土豆”“广西小砂糖橘”等热梗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关注,相关话题单周互动声量达3.97亿次,影响力值超千亿。而文旅IP与场景创新也呈现出独特的魅力,如“淘学企鹅”等IP形象的打造,结合无人机灯光秀、飞马踏冰等视觉奇观,为游客带来了差异化的旅游体验。
四、外部环境与时机的助力
哈尔滨的爆红,离不开外部环境与时机的助力。作为传统冰雪旅游城市,哈尔滨承接了后疫情时代文旅消费复苏的红利。冬季旅游市场需求的释放,为哈尔滨的文旅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南方游客对冰雪场景的新奇感与东北特色民俗如搓澡文化形成强烈反差,进一步激发了传播裂变。
哈尔滨的爆红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主导的精细化服务、市民商家的自发创造力、社交媒体的话题共振以及市场需求释放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了政企民协同的文旅生态。而这一切的背后,是哈尔滨对于“服务向上”策略的坚定执行,将游客体验置于首位,打造了一个充满魅力的文旅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