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久了胃痛怎么回事
当我们长久未进食而感到胃痛时,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在大部分情况下,身体能够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健康,但对于免疫力较弱的人来说,症状可能会逐渐加重,难以自行缓解。这时,我们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适当的治疗和保健措施,以有效控制胃痛。
饮食问题,关乎国计民生,也关乎我们的幸福感受。如今,我们不再为吃饭而发愁,但却常常因为忙碌而错过用餐时间,导致肚子饿得过久。特别是低血糖的人,饿得头晕眼花,甚至有人因此饿死。一饿就胃痛的情况也并不少见,可以说是一饿就出问题了。
那么,为什么饿久了会胃痛呢?当我们感到饿时,是因为血液中的血糖浓度降低,身体开始分泌胃酸,提醒我们应该进食。如果我们不及时进食,胃酸就会直接接触胃壁,消化“自己的胃”。如果胃黏膜有缺损或炎症,胃酸就会刺激这些敏感区域,引起胃痛。
至于一饿就胃痛是否严重,是否需要重视,答案是肯定的。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如果胃部出现问题,其他器官也会受到影响。我们必须重视胃的健康。如果一饿就胃痛,或者受到其他轻微刺激就感到胃痛,那就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开始养胃和治胃。
那么如何养胃和治胃呢?我们要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让胃黏膜自行修复。这包括按时吃饭,避免吃过辣、过凉、过硬等刺激性食物。虽然胃黏膜的再生能力很强,但胃酸对胃黏膜的侵蚀也是时刻存在的,所以让胃黏膜自行修复需要较长的时间。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借助药物的力量来加速修复胃黏膜。有很多药物具有修复胃黏膜的作用,但西药可能会有一定的副作用,不宜长期服用。相比之下,中药修复胃黏膜更为安全有效。例如葵花胃康灵就是一种较为突出的药物,其含有的白及成分能够在胃黏膜上形成保护层,防止胃酸侵蚀胃壁,并促进缺损的胃黏膜再生修复。
虽然药物可以加速修复过程,但胃黏膜的修复仍然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服用修复胃黏膜的药物需要按照疗程进行。如果胃不疼了就停止服药,胃黏膜可能无法完全恢复,防御作用仍然不达标。我们需要坚持服药,直到胃黏膜完全修复为止。
饿久了胃痛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我们应该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药物治疗来保护和修复胃黏膜,避免胃痛的反复发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健康的胃,享受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