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查验和隔离方式精准防控“不停步”
自“新十条”优化措施实施以来,各地迅速响应,精准划定高风险区域、优化核酸检测方案并调整隔离方式。一些城市,如上海,已宣布不再查验特定场所的核酸阴性证明。
这并不意味着对新冠病毒传播的放任。相反,防控措施的进一步优化旨在确保在预防新冠病毒传播的保证有限的医疗资源能够用于危重患者的治疗。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在国务院联防联控发布会上强调,优化措施并非放任,而是采取一系列办法降低病毒进一步传播的风险,并及时有效地转诊和治疗重症患者。
在当前的防控工作中,一些特殊场所如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等仍是防控重点。国家疾控局传防司一级巡视员贺青华表示,这些场所一旦发生传染源引入,容易发生聚集性疫情。进入这些场所的人员需要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落实预防性措施,如通风、卫生和佩戴口罩等。
对于高风险岗位,如与入境人员、物品、环境直接接触的人员以及商超、快递、外卖等流动性强的人员,也需要开展核酸检测。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介绍,一旦发现“混管阳性”,相关部门会迅速采取措施,包括通知混检人员、落实就地隔离、上门复核等。
而在其他一般场所,包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跨区域流动人员,则不需要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个人需要做好防护,规范佩戴口罩,减少聚集和人际接触。对于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密切接触者、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患者,可以选择居家隔离或治疗。
在医疗救治方面,“新十条”措施提出,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要在门诊、急诊、住院区域设立缓冲区,以保证新冠阳性患者在其他疾病就诊时能够得到及时救治。国家卫健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表示,这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医疗服务的需求。
那么,如果一个区域内只检出1例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的病例,需要对整个单元或活动地点进行封控吗?王丽萍回应,对于这种情况应及时进行研判。如果传播风险较低,并且密接人员得到有效摸排和管控,可以不将该区域划定为高风险区。对于住户较多的单元或楼栋,可以根据流调和风险研判情况,仅判定部分楼层或住户暴露风险较高。
防控措施的进一步优化旨在平衡正常生活和疫情防控的需求,确保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对群众生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