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可以改善食欲不振
英国学者的研究发现,参与不同类型体育运动后人们的饥饿感以及所需食物类别存在显著差别。这一重要突破推翻了广为流传的“运动越多必然吃得越多”的观点,为人们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运动提供了有力依据。
来自拉夫巴勒大学的运动科学博士斯滕塞尔,在深入研究后发现,人们在参与不同运动项目后的饥饿感和食物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特点。例如,慢跑后的人们往往没有强烈的饥饿感,更倾向于选择水分充足但不易填饱肚子的水果类食物。而游泳后的人们则常常感到饥饿,更倾向于摄入营养丰富的食物。举重后的人们则需要含有较高热量的食物来补充能量。
除此之外,运动环境也对人体的饥饿感产生着微妙影响。比如在冷水中游泳后,人们往往会感到饥饿,并倾向于选择高脂肪食物。而在温暖天气中跑步的人们,则可能不会有同样的饥饿感。
我们一直以来认为运动有助于身体健康,而斯滕塞尔的研究却揭示了食欲与运动强度之间并非必然的关联。他的研究成果被详细阐述在他的新书《抵抗力和对饥饿感的影响》中。据他的初步分析,不同运动对人体内控制食欲的“饥饿激素”分泌量的影响各异。即使在相同运动强度下,比如在炎热环境中长跑可能抑制“饥饿激素”的分泌,而在冷水中游泳则可能产生相反的效果。
对于中低强度的运动,如散步,其对“饥饿激素”的分泌似乎并无太大影响。有研究显示,散步一小时后的人们与同样时间的人群相比,其饥饿感并无显著差异。
这一研究成果为人们提供了个性化的运动指南,帮助人们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斯滕塞尔博士指出,对于那些希望瘦身的人们来说,选择如跑步等可以抑制食欲的运动项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运动后的食欲激增问题。这一发现无疑为运动与健康领域的研究开启了新的篇章,也为广大运动爱好者带来了更多选择的空间和科学的运动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