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患大肠癌更要命
大肠癌,一个令人闻之色变的恶疾,它不仅包括结肠癌与直肠癌,更是指示着大肠黏膜上皮在多重致癌因素下的恶性变化,其预后恶劣,死亡率居高不下。近年来,这个曾经主要侵袭中老年人的疾病,正越来越频繁地向年轻人伸出魔爪。年轻的大肠癌患者与中老年群体相比,却有着诸多不同之处。
血便是这一疾病最明显的信号。在老年人群体中,大肠癌多发生在左侧,出血后肉眼可见新鲜血便。而在年轻人中,大肠癌则多位于右侧。这是因为右侧的结肠内的粪便尚未完全成形,出血后常与大便混合,需要通过大便隐血试验才能发现。这一症状的不同之处,提醒我们年轻人在面对可能的肠道问题时,更应提高警惕。
癌肿的位置分布也存在差异。在大多数中老年大肠癌患者中,七成人发病区域集中在左侧直肠、乙状结肠和降结肠处。而在年轻人中,大肠癌则更多地出现在右侧的盲肠和升结肠。由于右侧大肠的活动度较大,癌肿的活动度也相对较大,肠梗阻的现象较少见。这也提醒临床医生在对待年轻的大肠癌患者时,应根据其特定的病理生理特点进行诊断和治疗。
再次说到预后和存活率的问题。年轻人的大肠癌更容易向周围或深层组织扩散,预后较差,其五年存活率仅及中老年大肠癌患者的四分之一。这无疑为我们敲响了警钟:面对大肠癌这一疾病,无论年龄大小,我们都应积极预防、及早治疗。
最后要提到的是腹痛的表现。青年人在患大肠癌后,病情进展迅速,癌灶容易浸润到浆膜层或引发炎症,导致剧烈腹痛。而中老年人因脏器老化和退化,对疼痛的敏感度降低,往往表现为轻度腹痛或隐隐作痛。这种差异不仅提醒我们注意年轻人的大肠癌症状,也提示我们在对待老年大肠癌患者时,需要关注其疼痛状况的变化。
大肠癌在年轻人中的发病率上升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年轻人需要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提高对大肠癌的认识和警惕性。医疗工作者也需要根据年轻患者的特点进行诊断和治疗,以期提高大肠癌的治愈率和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