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颖江教授解读NCCN指南胃肠间质瘤重要更新
靶向新药重塑部分GIST患者治疗格局
在中国,每年有大约2至3万名患者被确诊为胃肠道间质瘤(GIST)。这一相对罕见的肿瘤,在所有的胃肠道恶性肿瘤中占比约为0.1%-3%,常见于胃和小肠。相较于人们更为熟知的“流量”癌种,如肺癌、胃癌、肠癌等,胃肠道间质瘤的公众认知度和关注度明显较低。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主任、CSCO GIST专委会主委叶颖江教授指出,胃肠道间质瘤的首诊患者中约有五分之一已是晚期。对于晚期患者,尤其是携带特定基因突变的患者,现有的治疗方案效果并不理想。但值得医生和患者感到振奋的是,近年来基因测序技术和精准靶向疗法的研究进展为GIST的治疗带来了重大突破。
随着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的最新版本发布,胃肠道间质瘤的治疗推荐有了重大更新。其中,一款精准靶向新药被列为主要推荐治疗方案,这标志着胃肠道间质瘤治疗正式步入靶点驱动的时代,为部分无药可治的GIST患者带来了希望。
叶教授强调,大约90%的胃肠道间质瘤与KIT或PDGFRA基因的突变有关。这些基因突变导致的细胞生长失调是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特别是PDGFRA基因的突变,其中的外显子18突变是最常见的。
过去20年,尽管GIST的治疗已形成外科手术和靶向治疗的综合体系,但药物治疗的进展相对滞后。直到最近,全球首款针对PDGFRA 18外显子突变(包括D842V突变)的精准靶向新药avapritinib的出现,为这部分患者带来了全新的治疗选择。叶教授表示,这款药物的出现,让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终于迎来了精准治疗的时代。
这款新药为晚期GIST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希望。其客观缓解率(ORR)高达84%,被各大指南强烈推荐。指南均一致强调,在进行靶向药物治疗前,应进行基因分子检测,以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叶教授表示,精准靶向药物的诞生不仅改变了GIST的治疗模式,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无数无药可治的GIST患者带来了新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期待更多针对GIST的精准治疗方案的出现,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在最新版的NCCN指南(2019年V6版)中,一款刚刚在美国获得批准的新药备受瞩目。这款药物被明确推荐用于治疗针对PDGFRA外显子18突变(包括D842V突变)的晚期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被归类为2A类推荐。
叶教授认为这一迅速推荐与其令人瞩目的疗效数据息息相关。对于晚期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目前国内的常规治疗方案主要是依次使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对于PDGFRA外显子18 D842V突变的患者,现有的TKI药物几乎无效,客观缓解率(ORR)为零。除了D842V突变外,其他罕见的PDGFRA外显子18突变对已有药物的反应也不理想。
新药avapritinib在这方面的表现堪称出色。在针对PDGFRA18突变(包括D842V突变)的晚期GIST患者中,其ORR达到了惊人的84%,并且耐受性良好。更令人振奋的是,其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尚未达到,这样的疗效数据堪称前所未有的突破。
除了作为三线治疗的选择外,avapritinib在四线治疗方面也表现出色。对于已经接受过TKI治疗的四线胃肠道间质瘤患者,avapritinib的ORR达到了22%,无进展生存期达到了3.7个月。尽管其在四线治疗方面的应用尚在FDA审批阶段,但NCCN指南的更新已经将其作为2A类推荐药物,用于GIST患者在伊马替尼、舒尼替尼和瑞戈非尼耐药后的四线治疗选择。
叶颖江教授表示,NCCN指南的这次前瞻性推荐,充分说明了avapritinib在四线治疗领域的潜力已经得到了国际上的权威肯定。对于国内指南的制定而言,这同样具有极大的参考意义。作为一名临床医生,叶教授满怀期待地表示,avapritinib这样的新药能为更多患者带来长期生存的希望。
要实现精准靶向治疗,最关键的是确定患者是否存在特定的靶点表达。正如NCCN指南所推荐,患者在接受靶向治疗前需进行基因检测,以确保对症下药,达到精准高效的治疗目的。叶教授还表示,希望未来胃肠道间质瘤的基因检测能像肺癌一样,成为一项常规的前置操作。这样,医生就能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的基因状态,从而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这样一来,患者将能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也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专家风采:叶颖江教授
在医学领域,叶颖江教授是一位闪耀的明星。作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的主任,他的职业生涯充满了卓越的成就和深厚的荣誉。
叶教授是一位教授、主任医师,更是博士生导师,肩扛着医学界的多重责任。他的专业知识与丰富的经验让他在同行中独树一帜。作为胃肠外科领域的领军人物,他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际上也享有崇高的声誉。
叶颖江教授担任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外科医师分会的副会长,同时也是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胃肠间质瘤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在抗癌事业的道路上,他担任中国抗癌协会胃肠间质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重要职务。他的贡献不仅限于胃肠外科,还涉及到多学科协作、结直肠外科以及器官功能保护等领域。他的努力与执着,赢得了众多同行的尊敬与信任。
叶教授还担任了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多学科协作组医师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结直肠外科医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位。他的影响力在多个领域都有所体现,为医学的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作为器官功能保护学组的主任委员,叶教授在保护患者器官功能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经验。他还担任中国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胃肠肿瘤分会和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消化道肿瘤专业委员会的副主任委员,致力于推动消化道肿瘤的研究和治疗水平的提高。
叶颖江教授不仅在医学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还积极参与学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推动医学的创新与发展。同时作为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机器人与腹腔镜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他也致力于推动外科技术的现代化和智能化。
衷心感谢叶颖江教授的精彩分享与贡献。我们期待叶教授在未来继续为医学事业做出更多卓越的贡献,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与福音。同时我们也诚挚邀请更多的专家与我们一起分享宝贵的经验,共同为人类的健康事业贡献力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内容,违者必究。如有内容合作需求,请联系我们,联系电话:020-3761723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