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出现这个变化可能会癌变
解开胃炎的谜团: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与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探讨
胃炎,这一成年人中极为普遍的疾病,常常让人不禁好奇: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和慢性浅表性胃炎是否相同?它们之间又有何差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个谜团。
实际上,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与慢性浅表性胃炎是同一病症的不同叫法。但当我们提及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与慢性萎缩性胃炎时,这两者却有着明显的不同。
一、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也即慢性浅表性胃炎)
你可能会疑惑,为什么以前没听说过这种胃炎?其实,这种胃炎在人群中的发生率极高,只是以前常被称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在胃镜下,我们会见到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但胃粘膜并未出现萎缩性改变。
多数情况下,患者并无明显症状。即使有症状,也很难仅凭表现来判断是否为这种胃炎。多数情况下,我们所说的“胃炎”,其实就是这种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其主要的致病因素是幽门螺杆菌感染。
并非所有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都需要治疗。是否治疗要根据症状表现、幽门螺杆菌的检测结果等因素来决定。治疗一方面是对症处理,另一方面则是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
二、走进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世界
萎缩性胃炎,也被称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其胃镜下的表现是胃粘膜已经发生萎缩性改变,伴随可能的肠上皮化生、炎性反应以及异型增生等。相较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它的症状表现更多,如上腹部疼痛、胀满、食欲减退等,这些症状常被描述为“消化不良”。
那么,萎缩性胃炎是如何形成的呢?有十大危险因素需要注意: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惯、免疫因素、胆汁反流、药物因素、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演变、精神因素、缺铁性贫血、放射性损伤以及遗传因素等。
值得注意的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有一定的癌变风险,可以看作是胃癌的癌前疾病。虽然癌变风险存在,但并不是所有萎缩性胃炎都会演变成为胃癌。对于萎缩性胃炎患者来说,定期随访复查是非常重要的。
无论是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还是慢性萎缩性胃炎,都需要我们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也是关键。面对胃炎,我们不必过于焦虑,但也不能掉以轻心。遵循医生的意见,合理治疗,定期随访,是我们对待胃炎的最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