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定期复查
按照医生建议定期进行体检和专项检查,包括血液检查(如肿瘤标志物)、影像学检查(如CT、MRI、超声等)以及特定部位的检查(如胃镜、肠镜等)。
复查频率通常为术后1-2年内每3-6个月一次,3-5年内每6-12个月一次,5年后可适当延长间隔。
2. 关注身体症状变化
警惕原有症状的复发或新症状的出现,如不明原因的疼痛、体重下降、疲劳、发热、出血、淋巴结肿大等。
若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
3.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饮食:均衡营养,多摄入新鲜蔬果、全谷物,减少高脂肪、高糖、腌制食品。
运动:适度锻炼(如慢跑、游泳等),增强免疫力。
限酒:避免和酒精的致癌风险。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
4. 心理调节
保持乐观心态,避免长期焦虑或抑郁,可通过心理咨询、社交活动等方式缓解压力。
5. 避免致癌因素
减少接触辐射、化学致癌物(如黄曲霉毒素)、紫外线等。
接种相关疫苗(如乙肝疫苗、HPV疫苗)以降低感染相关癌症的风险。
6. 辅助治疗与监测
根据病情需要,遵医嘱进行辅助治疗(如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
对于特定癌症(如乳腺癌、结直肠癌等),需定期监测相关指标(如CEA、CA19-9等)。
7. 中医调理与免疫增强
部分患者可通过中医调理改善体质,减轻治疗副作用。
增强免疫力有助于降低复发风险。
癌症复发的监测需结合医学检查与日常健康管理。定期复查是核心手段,同时需保持健康习惯、关注身体信号,并积极配合医生建议。若发现异常,应尽早干预以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