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病因
1. 病毒性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肝癌最常见的病因。病毒长期感染会导致肝细胞反复损伤、炎症和再生,最终可能引发基因突变和癌变。
HBV的X蛋白可直接干扰细胞周期调控,HCV核心蛋白则通过氧化应激促进癌变。
2. 肝硬化
约80%的肝癌患者合并肝硬化。肝硬化时,肝细胞在反复损伤和修复过程中,基因突变积累,最终可能发展为肝癌。
肝纤维化是肝硬化的前期阶段,若不及时控制,可能进展为肝硬化。
3. 黄曲霉毒素
霉变食物(如花生、玉米)中的黄曲霉毒素B1是强致癌物,可直接损伤肝细胞DNA,诱发基因突变。
黄曲霉毒素与HBV感染有协同致癌作用。
4. 长期酗酒
酒精及其代谢产物(如乙醛)对肝细胞有直接毒性,可导致酒精性肝病、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最终增加肝癌风险。
二、其他因素
1. 代谢性疾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糖尿病等代谢异常可能通过氧化应激和慢性炎症促进肝癌发生。
2. 遗传因素
部分肝癌患者存在家族聚集现象,可能与遗传基因突变(如TP53、AXIN1)有关。
3. 环境与化学物质
长期接触农药、亚硝胺类等化学物质可能增加肝癌风险。
三、病理机制
肝癌的发生涉及细胞增殖与凋亡失衡、基因突变、慢性炎症微环境等多重机制。例如:
基因突变:p53基因失活和Ras基因激活可导致细胞异常增殖。
免疫逃逸:肝癌细胞可能通过抑制免疫细胞活性逃避免疫攻击。
预防建议
接种乙肝疫苗,规范治疗病毒性肝炎。
避免霉变食物和过量饮酒。
定期体检(如肝脏超声、甲胎蛋白检测)。
肝癌的形成通常是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早期干预可显著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