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组织保存 癌症组织学
癌症组织保存方法
癌症组织的保存是病理诊断和后续研究的基础,不同的保存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用途:
1. 石蜡包埋保存:这是临床最常用的保存方法。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先用甲醛固定,再用乙醇脱水,最后通过石蜡包埋制成组织块(蜡块),然后切片制成病理切片。这种方法可以长期保存组织形态结构,是病理诊断的金标准。
2. 冷冻保存:将切除的肿瘤组织迅速置于低温环境中以减缓其生物活性的方法,适用于需要保留生物活性的研究,如分子生物学检测。这种方法能保持肿瘤组织中的生物学活性以及相关的分子信息。
3. 化学固定液处理:使用甲醛或其他固定剂来稳定细胞结构,防止降解。主要用于病理学检查或分子生物学研究。4%中性缓冲甲醛是最推荐的固定液。
4. 真空包装与干燥保存:真空包装通过去除氧气抑制微生物生长;干燥保存利用低湿度使水分蒸发。这些方法适合于不需要液体环境但仍需长时间保存的情况。
5. TIL细胞储存:一种新兴的保存方法,提取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进行培养扩增后超低温储存,为未来可能的免疫治疗做准备。
癌症组织保存时间
不同来源和用途的肿瘤标本保存时间差异较大:
癌症组织学特征
Hanahan和Weinberg定义了癌症的十个特征性组织学改变,这些特征是靶向治疗的基础:
1. 自给自足的生长信号(Self-Sufficiency in Growth Signals)
2. 抗生长信号的不敏感(Insensitivity to Antigrowth Signals)
3. 抵抗细胞死亡(Resisting Cell Death)
4. 潜力无限的复制能力(Limitless Replicative Potential)
5. 持续的血管生成(Sustained Angiogenesis)
6. 组织浸润和转移(Tissue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7. 基因组不稳定和突变(Genome Instability and Mutation)
8. 细胞能量异常(Deregulating Cellular Energetics)
9. 避免免疫摧毁(Avoiding Immune Destruction)
10. 促进肿瘤的炎症(Tumor Promotion Inflammation)
常见癌症的组织学分型
不同癌症有特定的组织学分型,以肺癌为例:
1. 鳞状细胞癌:最常见类型,多见于老年男性吸烟者,生长较慢,转移较晚
2. 小细胞癌:恶性度高,生长迅速,早期易转移,5年生存率低
3. 腺癌:女性多见,与被动吸烟相关,常为周边型,易转移至肺门淋巴结
4. 大细胞癌:癌细胞体积大,异型性明显,恶性度高,早期易转移
肿瘤组织学研究的临床意义
1. 诊断价值:组织学检查是癌症诊断的金标准,可以确定肿瘤类型、分级和分期
2. 治疗指导:组织学特征决定治疗方案选择,如手术范围、化疗药物敏感性等
3. 预后评估:组织学分级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低分化肿瘤通常预后较差
4. 研究价值:保留的肿瘤组织可用于类器官培养、分子检测和新药研发
5. 复发监测:组织学特征可预测复发风险,如切缘阳性提示局部复发风险高
肿瘤标本处理规范
规范的标本处理对保证组织学检查质量至关重要:
1. 固定标准:推荐使用4%中性缓冲甲醛,固定液量应为标本体积5-10倍,离体到固定时间不超过30分钟
2. 取材要求:活检标本应全部取材,每个蜡块不超过5粒;手术标本应充分展示肿瘤与周围组织关系
3. 标记保存:必须清楚标注患者信息、切除时间和部位等重要信息
4. 安全防护:处理肿瘤标本时需注意防护,避免接触有毒试剂如溴化乙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