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医生谈癌症治疗

抗癌饮食 2025-10-07 11:03肝癌症状www.aizhengw.cn

作为一名急诊科医生,面对癌症患者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从癌症的早期发现到晚期急救,急诊医生见证了癌症治疗的全过程。以下内容基于多位急诊科医生的临床经验分享,涵盖了癌症诊断、治疗选择、心理支持以及急诊处理等多个方面。

癌症的早期发现与诊断

急诊科医生在工作中经常遇到因急性症状就诊而意外发现癌症的病例。许多癌症在早期阶段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或误诊为其他常见疾病。

  • 肠癌的警示信号:便血常被误认为是痔疮,但这也可能是结直肠癌的信号。一位29岁的急诊科医生自己就经历了从腹痛到最终确诊为左降结肠中分化腺癌的过程,初期他也曾抱有侥幸心理,认为年轻不会得癌症。
  • 检查的重要性:肠镜检查是预防结直肠癌的有效方法。息肉发展成肠癌需要3-8年时间,而息肉治愈率可达100%,大肠癌早期治愈率高达90%。40岁以上人群每年做1次肠镜检查是明智的选择。
  • 医生的自我诊断困境:即使是医生,面对自身症状时也可能犹豫不决。一位急诊科医生发现自己痰中带血后,经历了从否认到最终确诊肺癌的心理过程,展现了医者面对疾病时同样脆弱的一面。
  • 癌症治疗的多维度思考

    癌症治疗不仅是医学问题,还涉及生活质量、心理承受能力等多方面考量。急诊科医生从抢救室的角度提供了独特视角。

  • 治疗目标的变化:从单纯延长生命到重视生活质量。一位医生分享道:"人活着就应该有生活质量,要能吃能跑。天天躺在床上,四肢都不能动弹,吃喝拉撒都在床上的那种比坐监狱还难过。"
  • 治疗手段的选择:现代癌症治疗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手术、化疗和放疗,还包括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介入治疗以及现代中医药治疗等多种手段。综合应用多种治疗手段,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是关键。
  • 急诊放疗的应用:对于某些急性癌症并发症如纵膈肿瘤致气道梗阻、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等,急诊放疗可以迅速缓解症状,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
  • 癌症患者的心理支持

    急诊科医生不仅治疗疾病,也见证了癌症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历程,对心理支持有深刻见解。

  • 患者心理调适:一位确诊肺癌的急诊科医生描述了自己从逃避治疗到坦然接受的过程:"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一切交给时间。"这种态度帮助他最终回到工作岗位。
  • 家属支持策略:家属应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多陪伴患者,倾听他们的感受,鼓励积极治疗,同时帮助患者维持正常生活,如散步、听音乐等。家属自身也需要注意情绪调节。
  • 医患沟通的艺术:对于晚期患者,有责任心的医生会建议科学放弃治疗,让患者有尊严地结束生命。"这时候你更应该感谢他",因为这种建议避免了无谓的资源浪费和患者痛苦。
  • 急诊科的特殊挑战

    癌症患者在急诊科往往表现为急性并发症,需要快速判断和处理,这对急诊团队提出了特殊要求。

  • 团队协作抢救:一位喉癌术后并发肺炎痰堵窒息的患者被成功抢救,展现了急诊团队在气道管理、生命支持等方面的专业能力。从气管镜吸痰到稳定生命体征,团队高效协作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 多系统感染处理:免疫抑制状态下的癌症患者易发生复杂感染,如奴卡菌病可累及多个系统。急诊医生需要整体思维贯穿诊断治疗全过程,警惕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检出率。
  • 急性症状控制:对于癌症骨转移引起的疼痛、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等急症,急诊科可采用大剂量分割放疗快速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 癌症预防与生活建议

    急诊科医生从临床观察出发,对癌症预防提出了实用建议。

  • 饮食风险因素:腌制食品(咸鱼、腌菜)含高量亚硝酸盐,烧烤食物中的焦糊部分含致癌物,过热的饮食(热茶、汤面)易导致食道反复损伤,预加工食品(火腿肠等)增加结肠肿瘤风险。减少这些食物的摄入可降低患癌几率。
  • 中医调理思路:中医大家沈绍功提出癌症治疗新思路,以扶正为主,保护胃气为先,结合"药疗、食疗、意疗和体疗"综合方案,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提高生存质量。
  • 定期筛查价值:"生与死之间可能就是一次肠镜的距离",强调定期筛查对早期发现、早期干预的重要性,特别是对40岁以上人群。
  • 急诊科医生的癌症观察提醒我们:癌症治疗需要理性决策,平衡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早期发现至关重要;而预防则是成本最低的"治疗"。面对癌症,医学的进步已使许多癌症从绝症变为可控慢性病,关键在于科学认知和积极应对。

    Copyright@2015-2025 www.aizhengw.cn 癌症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