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药物治疗
1. 类药物
强效类药物(如、、)是控制中重度癌痛的核心选择,需根据疼痛程度阶梯式调整剂量。
弱类药物(如)可用于中度疼痛过渡治疗。
2. 辅助药物
神经病理性疼痛可联合抗惊厥药(加巴喷丁)或抗抑郁药(阿米替林)。
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可减轻神经水肿和炎症反应。
3. 非甾体抗炎药
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适用于轻度疼痛或辅助消炎。
二、介入治疗
1. 椎管内镇痛泵
通过蛛网膜下腔持续输注类药物或局部剂,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显著缓解顽固性疼痛。
2. 神经阻滞/毁损术
选择性阻断痛觉传导神经,如腹腔神经丛阻滞或脊神经根毁损术。
3. 手术减压
若肿瘤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导致功能障碍,需手术切除肿瘤或椎板减压以解除压迫。
三、放射治疗
精准放疗(如立体定向放疗)可缩小肿瘤体积,减轻对神经的压迫,尤其适用于骨转移灶。
四、综合支持治疗
1. 物理疗法
冷热敷、经皮电神经刺激(TENS)等可辅助缓解局部疼痛。
2. 心理干预
认知行为疗法、正念训练帮助患者应对慢性疼痛。
3. 康复护理
术后需体位管理、渐进式功能训练,预防并发症。
五、注意事项
药物副作用:类可能引起便秘、呼吸抑制,需配合通便药物和剂量监测。
个体化方案:需由疼痛科、肿瘤科等多学科团队评估,动态调整治疗策略。
若疼痛难以控制,建议尽快就医,通过专业评估选择最优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