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消化系统反应
恶心、呕吐:约70%-80%的化疗患者会出现,通常在化疗后数小时内发生,部分药物可能延迟至24小时后。
腹泻或便秘:化疗药物可能扰乱肠道功能,便秘发生率可达16%-48%,若联合止痛药甚至高达90%。
食欲减退:普遍存在,可能伴随味觉改变或口腔溃疡。
2. 抑制(造血系统影响)
白细胞减少:增加感染风险,严重时需生白治疗。
贫血:红细胞减少导致乏力、头晕,需营养支持或输血。
血小板降低:引发出血倾向,如牙龈出血或皮下瘀斑。
3. 脱发与皮肤反应
毛囊细胞受损导致暂时性脱发,常见于紫杉醇类或蒽环类药物,停药后可再生。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皮疹或皮肤干燥。
4. 肝肾功能损伤
化疗药物代谢可能引起转氨酶升高或肌酐异常,需定期监测并保肝护肾。
严重时需调整化疗方案。
5. 其他常见反应
疲劳:多数患者感到持续性乏力,类似感冒症状。
神经毒性:如手足麻木(外周神经炎),多见于铂类药物。
过敏反应:紫杉醇等药物可能引发呼吸困难或皮疹,需预处理。
恢复与个体差异
多数副作用在化疗结束后1-2周逐渐缓解,但抑制可能需要更长时间(如2-4周)。若出现体重稳定、食欲恢复或精神状态改善,常提示身体适应性良好。医生会根据反应程度调整方案,如止吐、升白等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