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癌症相关的疫苗主要分为两大类:预防性疫苗和治疗性疫苗。以下是具体分类和相关信息:
一、预防性癌症疫苗
1. HPV疫苗
用于预防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可降低宫颈癌、外阴癌、肛门癌等8种癌症风险。
2025年指南显示,进口九价HPV疫苗(佳达修9)已获批适用于16-26岁男性及女性接种,标志着中国进入“男女共防HPV相关癌症”的新时代。
国产二价疫苗价格更低(约354元/剂),适合9-45岁女性;九价疫苗(1323元/剂)覆盖更多HPV亚型,但年龄限制较严格。
二、治疗性癌症疫苗
1. 肺癌疫苗
BNT116:全球首款mRNA肺癌疫苗,针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通过激活免疫系统攻击癌细胞,目前已在7国启动临床试验。
SemivaxEGF:首个针对NSCLC的治疗性疫苗,临床试验显示可延长患者生存期至未接种者的两倍。
DCVAC/LuCa:树突状细胞疫苗,可降低晚期NSCLC患者的死亡风险。
2. 乳腺癌疫苗
Gp2疫苗:针对HER2阳性乳腺癌,通过激活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细胞,主要用于防止复发。
3. 个性化DC疫苗
中国华西乐城医院研发的个性化树突状细胞疫苗,利用患者自身肿瘤组织定制,用于预防复发并延长生存期。
三、关于癌症患者与新冠疫苗
目前搜索结果未提及癌症患者专用的新冠疫苗。但需注意:
癌症患者接种普通新冠疫苗前应咨询医生,评估免疫状态和治疗阶段的影响。
mRNA技术的新冠疫苗(如辉瑞、Moderna)与部分癌症疫苗(如BNT116)原理相似,但二者用途完全不同,不可互相替代。
如需更详细信息,可参考相关临床试验或医疗机构的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