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肺炎 放疗病人应警惕
放射性肺炎解读与应对的医学指引
对于正在接受放射治疗的肿瘤病患而言,放射性肺炎这个名字或许已经不再陌生。它源于肺癌、乳腺癌、食管癌等胸部恶性肿瘤在接受放射治疗时,放射野内的正常肺组织受到损伤引发的炎症反应。病情轻微时,炎症可自行消散,但严重时,肺脏可能会发生广泛的纤维化,损害呼吸功能,甚至导致呼吸衰竭。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上了放射性肺炎呢?其实,放射性肺炎的症状表现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轻微病例可能无任何症状,通常在放射治疗后的2至3周出现,主要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气急、心悸和胸痛。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低热或高热,随着肺纤维化的加重,气急症状会呈进行性加剧。容易并发呼吸道感染,加重呼吸道症状。若放射线损伤到肋骨,甚至可能导致肋骨骨折,局部出现明显的压痛。体检时,可以发现放射部位的皮肤萎缩、变硬,肺部可闻及干、湿音和磨擦音。
是否接受放射治疗就一定会患上放射性肺炎呢?答案并非如此。放射性肺炎的发生与放射方法、放射量、放射面积、放射速度等因素密切相关。为预防其发生,应严格掌握放射总剂量及其单次剂量的分配、照射野的大小。
对于已经发生的放射性肺炎,中西医都有相应的治疗方法。中医认为,放射线属于热毒之邪,与痰瘀互结,耗伤肺阴,灼伤肺络,影响肺的宣发与肃降。治疗时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质,采取滋阴、养津、益气、化淤、解毒等治法。常用药物如沙参、玄参、麦冬、天冬、百合、川贝母、鱼腥草、北杏、桔梗等,可以在放疗期间应用,防止和减轻放射性炎症的出现。
专家建议,对于放射性肺炎的预防和治疗,早期干预是关键。在放疗期间就开始应用中药,疗效会比等到肺纤维化形成后再治疗要好得多。肿瘤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时,应该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一旦发现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治疗放射性肺炎,保障自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