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无偿献血48次 患癌没钱医靠乞讨为生
董仲彬,现年四十八,来自昭通巧家县白鹤滩镇红卫街。他的人生经历可谓历尽艰辛。早在二零零零年,他便离开故乡来到昆明打工,从事建筑工作。他的付出和汗水换来了十载岁月的积累,却也因为生活的重担,使得他无暇顾及自身的健康。在二零零二年,他的家庭破碎,与妻子分道扬镳后,他的生活变得更加艰辛。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不仅未能与女儿取得联系,家中的老人也已离世。
二零一零年五月,董仲彬的生活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他身体的剧烈不适使他痛苦不堪。经过医院的检查,他患的是甲状腺癌症早期。仅仅一个月后,病情恶化,原本的肿瘤已经扩散成两个。癌症的折磨使他无法工作,甚至不能言语。他的气管被肿瘤压迫,使他呼吸困难。幸运的是,他在昆医附一院接受了气管切除手术,但这使他失去了说话的能力。他在医院的病历本上、B超报告单以及医保出院证上留下了他的痛苦和坚韧。
生活的打击并未停止。一年后,也就是二零一一年五月十一日,董仲彬带着他的证书、求助信和器官捐献书离开了家门。他准备的物品简单而实用:一块毛巾用来擦汗,一卷卫生纸用来擦拭喉部气管切开处流出的脓水,一面小镜子则让他能够看到自己的伤口。他顶着烈日,坐在昆明某医院的门口乞讨。每一次揭开纱布、擦拭伤口都带来剧烈的疼痛,但他仍然坚持着。
被切开气管的董仲彬喉头下方三指处已经无法闭合。这种状况本应只在ICU(重症监护室)里出现,但董仲彬却只能顶着烈日坐在医院门口乞讨。他的面前摆放着他的献血证和求助信。这些证件和信件记录着他的生活历程和现在的困境。他的故事让人心痛,他的坚韧让人敬佩。尽管生活给予了他无尽的磨难,但他仍然坚持着生存的希望,寻找着生活的出路。他的故事让人感叹生活的艰辛和人性的坚韧不拔。他虽然失去了说话的权力但并未放弃生活的希望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