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3版)发布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饮食结构的转变带来了结直肠癌(CRC)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上升。尤其城市地区的结肠癌发病率增长显著,多数患者在发现时已进入中晚期。就在9月23日上午,《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3版)》在广州正式发布,专家们齐聚一堂,共同呼吁重视结直肠癌的筛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专家强烈建议:从45岁开始,我们需要对结直肠癌保持警惕,进行筛查。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四川省肿瘤医院院长林桐瑜教授指出,与结直肠癌防治水平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在防癌早筛方面仍有一定差距。他建议45岁以上的群体都应进行结肠镜筛查。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荣誉院长、2023版《规范》编写外科组组长汪建平教授进一步指出,结肠镜检查是结直肠癌筛查的金标准。对于害怕做肠镜的人群,可以考虑采用粪便DNA检测等手段进行初筛。
那么,2023版《规范》有哪些新的更新内容呢?
据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编写组长顾晋教授介绍,新版的《规范》在多个学科领域都有显著更新。包括外科治疗部分详细说明了早期结直肠癌的根治性手术指征、创新术式如机器人手术等的应用;内科治疗部分新增了新辅助免疫治疗的适应症以及NTRK抑制剂的应用指征等。还包括放疗、影像诊断和病理学评估等方面的更新内容。为了提高实用性,新版《规范》还绘制了诊疗流程图,帮助医生在不同情况下做出最佳临床实践决策,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
值得一提的是,新辅助治疗让部分中晚期患者重获手术治愈的希望。林桐榆教授指出,无论是早期还是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始终是治愈肿瘤的最佳选择。对于检出敏感基因突变的局部晚期或晚期患者,术前的新辅助治疗能使肿瘤“降期”,为他们重获手术机会。
2023版《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是医疗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是我国结直肠癌治疗的纲领性文件,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它的发布将大大提高结直肠癌的诊疗水平,为改善患者生存和预后带来希望。
通讯员:简文杨 戴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