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专家发现尿液中的肌氨酸就可检测前列腺癌
在密西根大学,Arul Chinnaiyan及其同事的科研之旅揭示了一种名为肌氨酸的氨基酸的神秘面纱。这种物质主要由前列腺癌细胞生成,神奇地存在于患者的尿液中。尿液中的肌氨酸含量越高,癌症的严重程度便越高。这一发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们能够通过尿液检测来识别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是全球男性中发病率第二高的癌症。判断其是否为恶性一直困扰着医生们,导致一些良性患者接受了不必要的手术和放射治疗。密西根大学的研究人员为我们带来了希望。他们宣布,通过一种简单的尿液测试,就可以判断男性是否患有恶性前列腺癌,以及癌症是否对生命构成威胁。
这一想法不仅为开发前列腺癌的尿检提供了可能,而且预示着未来可能推出一种新的前列腺癌筛查测试。研究人员发现,在大约80%的转移性前列腺癌病例中,以及约40%的早期癌症中,肌氨酸水平有所上升。而在未患癌症的男性体内则不存在这种物质。
前列腺癌是一种致命的疾病,每年导致25.4万人丧生。在美国,每年有2.9万人因此丧生,是男性中仅次于肺癌的第二大死因。前列腺癌的症状表现多样,其出现早晚和严重程度取决于癌肿的生长速度和尿道受压的程度。
排尿异常是前列腺癌的一个显著症状。由于前列腺环绕尿道,癌变的压迫首先体现在尿道上,表现出排尿异常的症状。当癌肿逐渐增大,压迫尿道更为严重时,会导致小便困难,尿液在膀胱内潴留,甚至需要导尿。前列腺癌还可能引发疼痛,特别是当发生盆腔转移时,可出现腰背部疼痛或类似坐骨神经痛的症状。
对于年龄在45岁以上的男子,如果出现尿意频繁、夜尿增多、尿程延长、尿流变细、排尿困难等症状,应考虑可能患有前列腺癌。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专家小组指出,对于年龄超过75岁的老人,实施检测是否患前列腺癌的预防性医学普查可能弊大于利。研究表明,对75岁以上老人的前列腺癌例行普查的好处几乎为零,反而可能给他们造成中度到重度的伤害,涉及膀胱控制能力和肠胃功能等。美国癌症学会主张不再为剩余寿命预期少于10年者实施前列腺癌普查。但是无论年龄大小,一旦身体出现异常症状,及早进行检查和治疗都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