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瘤 治疗别陷入误区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非转移性肢体骨肉瘤的治疗策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曾经的截肢手术,到现在结合术前和术后新辅助化疗的保肢治疗,这一转变不仅提升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更将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从10%-15%提升至60%-70%。即便治疗技术在不断进步,人们对骨肉瘤的认识仍然存在许多误区。
有人认为,骨肉瘤是绝症,无法治愈。实际上,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特别是新辅助化疗的应用,骨肉瘤的早期发现和正规治疗完全有可能实现疾病的控制甚至治愈。这一观念的转变源于过去三十年的临床经验与数据积累,证明早期治疗与正确的医疗决策是成功的关键。
过去,很多人认为一旦发现骨肉瘤就必须进行截肢手术。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单纯的截肢手术并不能有效控制肿瘤的复发和转移。事实上,即使采用保肢治疗,只要保证肿瘤的完整切除并接受辅助治疗,患者的生存率与接受根治性截肢手术的患者并无显著差异。现在,大多数肿瘤治疗中心更倾向于进行保肢治疗。
还有患者家属认为手术越早越好。但实际上,没有充分准备的仓促手术可能导致严重后果。正确的做法是在确诊后接受术前的新辅助化疗,也就是诱导化疗。这种治疗方式不仅能针对潜在转移灶进行早期治疗,还能缩小肿瘤大小,提高手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通过观察肿瘤标本中的坏死率,医生可以判断患者的预后并为术后化疗药物的选择提供依据。这一方案已经成为骨肉瘤的标准治疗方案。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新辅助化疗可以提高骨肉瘤手术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
另外一些人因为对化疗的恐惧而拒绝接受治疗。随着医学的进步和对化疗毒副作用的研究深入,我们发现大多数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是可控的并且可逆的。支持治疗的进步使得高强度化疗成为可能。对于患者而言,化疗可能是他们获得新生的关键一步。恐惧和误解只会增加不必要的痛苦和遗憾。
骨肉瘤并非不可战胜的敌人。正确的认知、早期发现以及科学的治疗策略才是战胜疾病的关键。我们需要克服对骨肉瘤的误解和恐惧,用科学和勇气面对挑战,为患者的康复之路扫清障碍。化疗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它对某些器官的不可逆损伤可能性确实存在,国内外偶有化疗致死的报道也令人痛心。在这一背景下,恶性肿瘤治疗的化疗方案显得尤为关键。
我们面临一个剂量与效能的曲线挑战:化疗药物浓度每提高一倍,其疗效大约提升十倍。想要提高治疗成功率,唯有增加治疗强度,以杀灭更多的肿瘤细胞。
皮下埋植式动脉化疗作为一种新型的化疗方式,相较于传统的化疗方法,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
通过动脉给药,药物能够直接输送到肿瘤局部,显著提高了肿瘤局部的药物浓度。与经静脉输注顺铂相比,同样剂量的顺铂经动脉输注时,其局部浓度可达到静脉给药的4-6倍。
采用动脉给药的方式,避免了静脉给药时药物经过肝脏的降解去活性化作用。这意味着高浓度的化疗药物能够直接以分子原形对肿瘤细胞发挥作用,大大提高了药物的疗效。
局部动脉化疗的毒副作用相对于同等剂量的全身给药来说较低,这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还能缩短疗程间隔时间,提高治疗效率。
皮下埋植式动脉化疗的持续给药特点,有利于保持肿瘤供血区域的有效药物高浓度时限,从而确保肿瘤组织在较长时间内暴露于高浓度的药物环境中。
皮下埋植式动脉化疗装置可建立永久性的局部动脉灌注化疗通道。这意味着患者可以在术前、术后多次进行介入化疗,操作简便易行,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还节省了治疗费用。
皮下埋植式动脉化疗为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其高效、安全、便捷的特点,有望为恶性肿瘤患者带来更大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