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药物调整方案
1. 更换强效类药物
效果不佳时可替换为缓释片、缓释片或透皮贴,后者适用于吞咽困难患者。
爆发痛时可追加即释片或注射剂。
2. 联合辅助药物
神经病理性疼痛可加用普瑞巴林、加巴喷丁等抗惊厥药。
骨转移疼痛可联用双膦酸盐类药物。
二、非药物治疗手段
1. 介入性治疗
神经阻滞技术(如腹腔神经丛阻滞)通过注射药物阻断疼痛信号。
放射治疗可缩小肿瘤体积,缓解压迫性疼痛,对骨转移有效率超70%。
2. 物理与心理支持
冷热敷、按摩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心理疏导、音乐疗法等非药物干预可减少20%-30%类用量。
三、多学科综合管理
1. 姑息治疗团队介入
需动态评估疼痛程度(如数字评分法),调整药物剂量及给药途径(如静脉/皮下输注)。
营养支持(高蛋白饮食)和体能维持对疼痛耐受性提升至关重要。
2. 替代治疗方案
靶向治疗(如HER2阳性胃癌用曲妥珠单抗)或免疫治疗(PD-1抑制剂)可能延缓病情。
中医针灸或中药(如华蟾素胶囊)可辅助缓解症状。
注意事项
避免长期使用,因其代谢产物具有神经毒性。
需24小时疼痛监测,及时与医疗团队沟通调整方案。
以上措施需根据个体情况在医生指导下实施,优先选择"可信程度"高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