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可能的原因
乳腺增生:最常见的情况,多为双侧发生,肿块较软、可活动,与月经周期相关(经前明显,经后减轻或消失)。但少数情况下也可能单侧出现。
乳腺纤维瘤:良性肿瘤,多见于年轻女性,肿块光滑、边界清晰、活动度好,生长缓慢。
乳腺炎:哺乳期女性多见,表现为红肿热痛,可能伴随发热;非哺乳期也可能发生(如肉芽肿性乳腺炎)。
乳腺癌:多为单侧(95%以上),肿块质地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可能伴随皮肤凹陷(酒窝征)、乳头内陷或溢血等。
2. 如何初步鉴别
触诊特征:
良性肿块:软、可活动、边界清晰、生长缓慢。
恶性肿块:硬、固定、形状不规则、生长较快。
伴随症状:
乳腺癌可能无痛,但晚期可能出现皮肤橘皮样改变、腋窝淋巴结肿大。
乳腺增生或炎症常伴随周期性疼痛或触痛。
3. 需要警惕的情况
肿块持续增大或固定不活动。
乳头溢液(尤其是血性液体)或皮肤改变(如凹陷、橘皮样变)。
40岁以上女性或绝经后新发肿块。
4. 建议检查
超声检查:首选,尤其适合年轻女性或致密型乳腺,可区分囊性或实性肿块。
钼靶检查:对钙化敏感,适合40岁以上女性筛查。
活检:若影像学提示恶性可能(如4类以上),需病理确诊。
单侧乳房疙瘩多数为良性病变,但需结合肿块特征、年龄和检查综合判断。建议及时就医,通过专业触诊和影像学检查明确性质,避免自行猜测延误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