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拉大米案是怎么回事

癌症诊断 2025-08-21 14:45肝癌症状www.aizhengw.cn

英拉大米案:一段政策失败与政治博弈的交织史

英拉大米案,又被称为大米渎职案,是泰国前首相英拉西那瓦在2011年推行大米抵押计划后引发的政治司法风波。这一案件背后,既有政策的执行失败,也反映了泰国深刻的政治斗争。

一、政策背景与初衷

英拉在2011年推出的“大米抵押计划”,以高于市场价30%-50%的价格收购农民的大米,旨在提高农民收入,稳定粮价。这一政策作为泰国为泰党的竞选承诺,旨在惠及泰国2000多万农户,以巩固农村的支持率。

二、政策失败的原因

政策的实施并不顺利。全球米价的暴跌使得泰国高价收购的大米无法出口,导致库存积压超过1800万吨。部分官员的腐败行为,如伪造出口文件、低价抛售牟利,造成了“幽灵大米”等乱象,使得国家财政损失超过200亿泰铢。尽管泰国反腐败委员会多次预警腐败风险,但英拉未采取有效措施制止,最终被法院认定为“严重渎职”。

三、司法判决与争议

2025年5月22日,泰国最高行政法院终审判定英拉需赔偿100.28亿泰铢(约22亿元人民币),承担损失金额的50%。法院认为英拉作为行政权力的负责人,未履行监管义务。这一判决打破了此前“证据不足”的裁定,强调了英拉的“间接渎职”责任。英拉表示政策初衷良好,无力偿还百亿债务,并称自己是“政治清算”的受害者。

四、政治博弈与影响

英拉所属家族与泰国军方及保守派势力的斗争长期存在,此案也被视作政治打压的延续。政策初期虽然惠及农民,但后期因财政亏空导致农民补贴中断,国家经济受损。关于英拉的司法争议持续不断,支持者认为她是“替罪羊”,反对者则强调其领导责任。

五、案件时间线

2011年,政策启动,初期获得农民支持;2014年,英拉因政变下台,面临渎职指控;2017年,最高法院判处英拉5年监禁,她选择流亡海外;2025年,终审判决赔偿百亿泰铢,案件最终尘埃落定。

英拉大米案既是政策执行失败的典型案例,也反映了泰国政治斗争的复杂性。英拉的政策初衷虽然获得部分民众同情,但司法系统认定其渎职责任难以推卸。这一案件的终结,对于泰国政治和英拉个人而言,都是一次深刻的教训。

上一篇:参考书目(313历史学基础参考书目)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aizhengw.cn 癌症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