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尔茨 中国造城比我们审批还快
德国朔尔茨近期在公开场合多次感叹中国城市建设的惊人速度,并与之与德国相对缓慢的审批效率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一对比引起了国际社会对“中国速度”的广泛关注。
一、言论背景
在贝塔斯曼基金会的讨论会上,朔尔茨以纽约帝国大厦仅三年建成的事例对比德国的城市建设现状。他忧心忡忡地指出,在德国,一个项目往往连规划都难以完成,更别提开工建设了。尤其让人注意的是,他直言不讳地表示:“在中国建造城市的速度,甚至超过了德国审批一栋排屋的速度。”这种效率的差距让德国不得不警醒。
二、中德效率差异的具体表现
审批流程方面,德国房屋审批需经历一系列复杂程序,包括规划许可、部门联审和社会公示等。而在中国,城镇住宅建设速度却是惊人的快。以数据为例,中国在2021年新开工城镇住宅达到了惊人的880万户。城镇化进程方面,中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惊人的65.2%(数据截至2023年),庞大的市场需求推动了基建的高速发展。在实际案例中,中国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整座新城的建设,这与德国审批一栋房屋所需的时间形成了鲜明对比。
三、德国的反思与应对
面对这种效率差距,朔尔茨呼吁德国必须实现“令人难以置信的加速”,并强调不能仅停留在口号上。德国媒体自2020年起就开始反思在基建、汽车等领域与中国的效率差距。甚至德国中产阶级中仅有25%的人对未来充满信心,这也反映了德国改革的紧迫性。
四、国际视角下的“中国速度”
“中国速度”不仅仅体现在城市建设上,还涵盖了高铁、5G、航天等多领域。与西方国家基建滞后的现状形成了鲜明对比。需要强调的是,朔尔茨的言论主要是聚焦效率对比,而非全面评价建设质量。这种差异不仅体现了两国制度的特点,也反映了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和特色。
中国在城市建设和其他领域的发展速度令人瞩目,这不仅体现在实际的建设成果上,也体现在效率和速度上。而德国作为一个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也在努力反思并寻求改进,以期在效率和速度上实现新的突破。这种对比和反思,不仅让人深思两国在发展和建设上的不同路径,也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