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种深深烙印在中国人心中的共同心理认同和精神纽带。它不仅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共同认知,更是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支柱。
一、基本定义
民族共同体认同,是中国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深刻认识,是对中华民族作为统一整体的最高认同。这种认同中包含了对中华民族的使命感、归属感和荣誉感,体现了每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和自信。多元一体联结,则展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关系。在政治上,我们团结统一;在文化上,我们兼容并蓄;在经济上,我们相互依存;在情感上,我们相互亲近。
二、核心价值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价值,体现在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和复兴力量之魂三个方面。千百年来,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政治理想和精神主流,始终是各民族最高利益的集中体现。而民族团结,则是我们通过文化认同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纽带。这种纽带,像石榴籽一样紧密团结在一起,坚不可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还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共同思想基础的重要力量,凝聚着"四个伟大"的奋斗共识。
三、历史与实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过程。从清末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概念,到抗战时期真正确立,再到新时代系统性发展,这一意识逐渐深入人心。在当代,我们通过文旅融合、非遗展示等方式,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依托全媒体传播讲好中华民族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四、建设路径
为了进一步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需要坚持党的领导,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完善民族工作格局。我们还要构筑精神家园,深入挖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强化"五个认同",即对国家、民族、文化、制度和道路的认同。这一理念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重大成果,更是中华文明"大一统"传统的现代延续。通过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我们可以共同构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