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筛查114是癌症吗 癌症筛查12项是怎么检查的
癌症筛查12项并不是指癌症本身,而是一组用于早期发现癌症风险的检查项目。这项检查主要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肿瘤标志物来评估患癌风险。
癌症筛查12项的基本概念
癌症筛查12项是指通过血液检测12种不同的肿瘤标志物,这些标志物在外周血中被抽取出来,在体外进行检测,通过数值的高低来初步评估是否存在某些肿瘤的风险。需要注意的是,肿瘤标志物有很多种,目前真正成功应用到肿瘤临床判断的标志物大约有20多种,各家医院或体检中心的肿瘤筛查套餐可能包含5项、8项、10项或20项不等。
检查内容与方法
癌症筛查12项通常包括以下主要肿瘤标志物:
1. 甲胎蛋白(AFP):主要用于肝癌筛查,是原发性肝癌的特异性标志物。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浓度会显著升高,但肝炎肝硬化等良性疾病也可能导致轻度升高。
2. 癌胚抗原(CEA):广谱肿瘤标志物,在结直肠癌、胃癌、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可能升高。吸烟人群可能出现假阳性。
3. 糖类抗原125(CA125):与卵巢癌相关,但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等良性疾病也会影响数值。
4. 糖类抗原153(CA153):乳腺癌敏感指标,转移性乳腺癌阳性率达70%-80%。
5.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小细胞肺癌特异性标志物,神经内分泌肿瘤也可出现异常。
检查方法很简单,只需空腹抽取静脉血即可完成检测。
检查的临床意义
癌症筛查12项能帮助发现胃癌、乳腺癌、宫颈癌、肺癌以及神经胶质瘤等多种癌症的风险。但需要明确的是:
1. 这些项目作为标记物,如果数值升高较高,则需要进一步做影像学检查或其他检查来寻找可能的异常原因。
2. 这些项目阳性并不意味着必然患有肿瘤,仅仅是提示可能存在较高的风险。
3. 肿瘤标志物12项检查是一种广谱的肿瘤筛查方法,它不能直接确诊癌症,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和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判断。
检查的局限性
虽然癌症筛查12项有一定价值,但也有明显局限性:
1. 国家卫健委明确不推荐将某些生物标志物单独用于特定癌症筛查,如食管癌、胃癌等。
2. 肿瘤标志物检测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可能,一些良性疾病也可能导致肿瘤标志物升高。
3. 不同医院和体检中心的检查项目组合可能不同,结果解读需要专业医生进行。
4. 低剂量螺旋CT等影像学检查对某些癌症(如肺癌)的筛查效果优于肿瘤标志物检测。
更全面的癌症筛查建议
除了肿瘤标志物检查外,更全面的癌症筛查应包括:
1. 影像学检查:如低剂量螺旋CT筛查肺癌,乳腺钼靶筛查乳腺癌等。
2. 内镜检查:如胃镜筛查胃癌,肠镜筛查结直肠癌等。
3. 专科检查:如宫颈刮片筛查宫颈癌,前列腺指检筛查前列腺癌等。
不同癌症有各自的筛查"金标准",建议根据个人风险因素选择合适的筛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