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院编修 翰林院编修有多少人
癌症症状 2025-06-05 17:25癌症症状www.aizhengw.cn
在历史的洪流中,翰林院编修的演变犹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在洪武八年,也就是公元1385年,朝廷定制了史官层的构成,设立了三个正七品的编修和四个从七品的检讨。这一时期的史官制度刚刚萌芽,其职责是纂修实录和国史,记录历史的点点滴滴。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明朝中期,随着员额的扩充,编修与检讨的总数已经增至四十余人。这一时期,翰林院史官的地位逐渐稳固,职责更加明确。他们不仅继续承担纂修实录和国史的任务,还参与其他重要的文献编撰工作。
到了英宗朝时期,科举一甲进士的命运与翰林院编修紧密相连。一甲进士,包括状元、榜眼、探花,他们在科举中的卓越表现直接为他们赢得了翰林院修撰(从六品)或编修的职位。这一制度的确立,无疑为翰林院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激发了士子们的读书热情。
到了清代,翰林院编修的特点更为明显。每科殿试后,一甲三名的进士将直接被授予编修或修撰的职位。在清代112科中,共录取了进士26849人,但只有约5874人(约21.9%)能够进入翰林院。这一时期的翰林院实行“不定额”制度,具体员额主要取决于每科进士的选拔情况。这意味着,只有最优秀的人才能够跻身翰林院,成为历史的记录者。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修撰、编修还是检讨,他们都同属史官体系,共同承担着纂修实录和国史的职责。而那些经过考核成为庶吉士的人,只有表现出色才能转为正式编修。而那些未能通过考核的人,只能遗憾地被打回原形。这就是翰林院的规则,残酷但公正,只有真正的才华才能在这里得到认可。
上一篇:小刘佳个人资料小刘佳背景及演过的影视剧图片
下一篇:没有了